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智囊里的管理学 > 第792章 兵智之一《不战》09 赵充国

第792章 兵智之一《不战》09 赵充国(1 / 2)

赵充国:西汉“稳扎稳打战神”!七十高龄平羌乱,凭“持重谋略+分化瓦解”破局

先零、罕开都是西羌的部落,各有首领,常年互相攻打,结下仇怨。匈奴联合各个羌部,让他们化解仇恨、订立盟约。赵充国预料到当年秋天一定会发生叛乱,建议朝廷派使者巡视边境,提前做好防备。于是丞相和御史大夫奏请派遣义渠安国巡视边疆,区分羌部的善恶。

义渠安国到了边境,召集先零部落的三十多个首领,把其中最桀骜不驯的都杀了,还出兵攻打,斩杀一千多人。结果所有归降的羌部都反叛了,攻打城池,杀害官吏。汉宣帝问:“谁能领兵平叛?”赵充国回答:“没有比老臣更合适的了!”当时赵充国已经七十多岁。宣帝又问:“将军估计羌虏的实力如何?需要多少兵力?”赵充国说:“百闻不如一见,打仗的事很难凭空估算。我请求赶到金城,再绘制地图、献上详细计策。”

赵充国到了金城,等兵力集齐一万骑兵才准备渡河。他担心渡河时被羌人拦截,就连夜派三支部队衔枚先渡,渡过河后立刻扎营布阵。到了天亮,大部队依次全部渡过。有几十个羌人骑兵在军营附近来回活动,赵充国认为这些骁勇的骑兵难以制服,而且可能是诱敌之计,告诫士兵不要出击,说:“我们的将士和马匹刚疲惫不堪,不能追击。攻打羌虏的目标是彻底消灭他们,这点小利不值得贪图!”他派骑兵侦察四望陿,发现没有羌人埋伏。夜里领兵到达落都,对各位校尉司马说:“我知道羌人没什么能耐了!如果他们派几千人守住四望陿,我们怎么能进来呢!”于是向西抵达西部都尉府,每天犒劳士兵,士兵们都愿意为他效力。羌人多次前来挑战,赵充国始终坚守不出(注:每一步都稳扎稳打)。

起初,罕开部落的首领靡当儿派弟弟雕库来告诉都尉:“先零部落要反叛了!”几天后,先零果然反叛。雕库的部落里有不少人在了你先零部中,都尉就把雕库留下当人质。赵充国认为雕库没有罪,放他回去,让他转告各部落首领:“大军只诛杀有罪的人,不会把你们一起消灭。能互相捕捉斩杀叛乱者的,可以免罪;斩杀有罪的大首领一人,赏赐四十万钱,中首领十五万钱,小首领二万钱,成年男子三千钱,女子和老人小孩一千钱。还会把捕获的叛乱者的妻子儿女和财物都赏给你们。”赵充国想用威信招降罕开部落和被胁迫反叛的人,瓦解羌人的叛乱阴谋。

酒泉太守辛武贤上书说:“现在羌虏天天侵扰,边境土地寒冷艰苦,汉朝的马匹无法过冬。可以增加马匹的饲料,在七月上旬带上三十天的口粮,分兵从张掖、酒泉出兵,合力攻打罕开部落。”汉宣帝把这个建议交给大臣们讨论,赵充国认为:“骆驼背着三十天的口粮,再加上衣物兵器,很难快速追击。羌人占据前方险要地势,守住后方的要塞,切断我们的粮道,我军一定会有伤亡危险。而且先零部落是带头反叛的,应该赦免罕开部落不明事理的过错,先诛杀先零来震慑他们。”朝廷大臣们议论说:“先零兵力强盛,又有罕开部落的援助,不先打败罕开,就没法对付先零。”(注:看似有理,实则不然)汉宣帝于是下令赵充国进兵。

赵充国上书请罪,同时陈述利害说:“我听说兵法上讲:‘进攻力量不足时,防守的力量就会有余。’‘善于打仗的人,能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调动。’如果罕开部落想侵扰,应该整顿军队等待他们来,以逸待劳,这才是必胜之道。现在放弃调动敌人的策略,反而陷入被敌人调动的被动局面,我认为不妥。先零部落想反叛,所以才和罕开部落化解仇恨结盟,但他们的私心是担心汉军到来后罕开部落背叛,所以总是想先救援罕开部落,来巩固盟约。如果先攻打罕开部落,先零一定会出兵援助。现在羌人马匹肥壮、粮食充足,攻打他们没有好处,反而会让先零部落对罕开部落施恩,巩固他们的盟约。他们结盟后势力更强,归附的人会越来越多,我担心国家的忧患不止两三年。按我的计策,先诛杀先零部落,罕开部落不用出兵就能降服;如果他们不服,等到正月再攻打也不晚。”汉宣帝采纳了赵充国的建议。

赵充国率领军队抵达先零部落的聚居地。先零部落长期屯兵聚集,军纪松弛,看到汉军大军,纷纷丢弃辎重粮草,想渡过湟水逃跑。道路狭窄险要,赵充国下令军队缓慢追击(注:又一次稳扎稳打)。有人说:“追逐利益应该迅速。”赵充国说:“这是走投无路的贼寇,不能逼迫太急。放缓追击,他们会只顾逃跑,不会回头;逼迫太急,他们会回头拼命。”各位校尉都说:“说得对。”羌人逃到湟水中,淹死几百人,投降和被斩杀的有五百多人。

汉军到达罕开部落的领地,赵充国下令军队不许焚烧部落的房屋、不许在田里放牧。罕开部落的人听说后,高兴地说:“汉军果然不攻打我们!”首领靡忘亲自前来归降,赵充国赏赐他饮食,派他回去转告部落众人。当时投降的羌人有一万多人。赵充国估计羌人的叛乱一定会瓦解,请求撤回骑兵,留下一万人在当地屯田,等待羌人自行衰败。

【管理智慧】

一、核心逻辑:破解“羌部结盟+边境叛乱”困局,关键在“持重稳进+分化瓦解+以逸待劳”

赵充国能以七十高龄平定羌乱,核心逻辑是“不急于求成,靠‘精准判断+分化敌人+稳扎稳打’,以最小代价平定叛乱”:

1.持重为先,不打无准备之仗:拒绝凭空估算敌情,坚持“百闻不如一见”,实地勘察后再定策略;行军作战步步为营,不贪小利、不追穷寇,避免陷入敌人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