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弼:北宋“谈判天花板”!三怼契丹主寸土不让,凭“情理双杀”守住国土
契丹趁着北宋正被西夏牵制、分身乏术,派使者来索要关南之地——这块地原本是石敬瑭割给契丹的,后来被周世宗收复,成了北宋领土。富弼奉命出使契丹,见到契丹主开门见山:“咱们两国友好往来快四十年了,突然要割地,这是为啥?”
契丹主说:“南朝违约啊!你们封锁雁门关,挖深水塘(防御工事),修城墙,还登记民兵,这是要干啥?大臣们都劝我出兵南下,我觉得不如先派使者求地,要是不给,再打仗也不晚。”
富弼立马反驳:“北朝忘了章圣皇帝的大恩大德吗?当年澶渊之战,要是宋朝听了将领们的话,北朝军队一个都跑不了!再说,北朝和宋朝通好,好处全归你皇帝;要是打仗,功劳归大臣,灾祸却要你皇帝扛。那些劝你打仗的,都是为了自己谋利!现在宋朝疆域万里,精兵百万,北朝敢保证打仗一定赢?就算侥幸赢了,战死的士兵、损失的战马,是大臣们承担还是你皇帝承担?要是一直通好,每年的岁币全归你,大臣们能捞到啥好处?”契丹主恍然大悟,连连点头。
富弼又接着解释:“封锁雁门关是为了防备元昊(西夏首领),挖水塘是何承矩早就开始的事,早在两国通好之前。修城墙是翻修旧的,登记民兵是补充兵力缺口,根本不算违约!”契丹主不甘心:“话虽如此,但这是我祖宗的旧地,就得还给我!”
富弼寸步不让:“石敬瑭把卢龙地区割给契丹,周世宗又收复关南之地,都是前朝的事了。要是大家都来抢祖宗旧地,难道对北朝有好处?”(这波占尽上风)
谈判结束后,契丹大臣刘六符私下找富弼:“我们主子觉得要岁币没面子,坚决想要十个县,咋办?”富弼说:“宋朝皇帝说了:‘我为祖宗守护国土,绝不敢随便把土地送人!北朝想要的,无非是赋税收益。我不忍心让两国百姓流血牺牲,所以宁愿不割地、增加岁币来补偿。’要是北朝非要占地,那就是想撕毁盟约,找个借口罢了!”
第二天,契丹主邀请富弼一起打猎,故意拉着他的马靠近,说:“要是能得到土地,咱们的友好就能长久。”富弼直言:“北朝把得地当荣耀,宋朝就会把失地当耻辱。咱们是兄弟之国,哪能让一方荣耀、一方受辱呢?”打猎结束后,刘六符说:“我们主子听了你说的荣辱之理,有点醒悟了,现在只想谈谈联姻的事。”富弼拒绝:“联姻容易产生矛盾。宋朝长公主出嫁,陪嫁不过十万缗钱,哪比得上每年岁币的长久利益?”
富弼回国复命后,北宋皇帝同意增加岁币。契丹主又提要求:“南朝既然增加岁币,文书里得写‘献’字。”富弼怼回去:“南朝是哥哥,哪有哥哥给弟弟‘献’东西的道理?”(再占上风)契丹主又说:“那写‘纳’字!”富弼还是不同意。契丹主威胁:“南朝给我这么多钱,就是怕我了,两个字有啥好纠结的?要是我带兵南下,你们后悔都来不及!”
富弼毫不畏惧:“宋朝兼顾南北百姓的安危,所以愿意重新修订盟约,哪能叫怕?要是实在没办法打仗,那就看谁占理谁赢,这就不是我能预料的了!”契丹主说:“你别固执,古代就有‘献纳’的说法!”富弼反驳:“自古只有唐高祖向突厥借兵时,赠送财物才用‘献纳’。后来颉利可汗被唐太宗活捉,再也没人敢这么说了!”(彻底占上风)
契丹主知道富弼态度坚决,没法强迫,只好自己派人去宋朝商议。北宋皇帝采纳晏殊的建议,最终用了“纳”字——实在可恨!
冯梦龙点评:富弼和契丹主来回谈判多次,每句话都占尽上风,语气却委婉平和,让人听着舒服。这可以和李泌(邺侯)的谈判技巧媲美,是最顶尖的游说话术!富弼第一次奉命出使时,听说女儿去世;第二次出使时,听说儿子出生,都没顾上回家探望。收到家书,也从不拆开,直接烧掉,说:“只会扰乱心神!”有这样的忠诚和专注,自然能不辜负君王的使命。
【管理智慧】
一、核心逻辑:破解“契丹索地”死局,关键在“情理双杀+利益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