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智囊里的管理学 > 第744章 语智之一《辩才》11 杨善

第744章 语智之一《辩才》11 杨善(2 / 2)

不过土木堡之变只是明朝一时失误,和晋、宋两朝国力衰弱不同;而且也先好名声,不像匈奴、女真那样残暴无忌,势力也远不如他们,所以杨善的话容易被听进去。要是在晋、宋那个时候,就算有一百个杨善,也说不动对方。但当时明朝官员众多,却只有杨善一个都御史主动请命;就算没有杨善的口才,难道其他人就没他这样的忠心吗?

【管理智慧】

一、核心逻辑:破解“迎回英宗”死局,关键在“话术三重奏+精准拿捏人心”

杨善能空手套白狼迎回英宗,核心逻辑是“不硬碰硬,用‘威慑+安抚+捧杀’的话术组合,精准拿捏也先的心理”:

1.先施威慑,亮明朝实力:不直接示弱求和,而是通过描述明朝新研发的武器、训练的精锐军队,暗示“明朝并非软弱可欺,只是不想打仗”,让也先意识到开战对自己没好处;

2.再解误会,安抚对立情绪:针对也先提出的“拘留使臣、压低马价、剪开绸缎”等指责,逐一给出合理解释,把责任推给“小人挑拨、随从作乱”,既给了也先台阶,又化解了双方的矛盾;

3.最后捧杀,满足好名心理:抓住也先“好名声”的诉求,强调“空手迎帝”是“仁义顺天道”,会被万代称赞,用荣誉激励也先做出正确选择,比用财物收买更有效。

二、核心启示:遇“强势对手+敏感谈判”,别示弱,用“威慑+安抚+价值共鸣”破局

这种“软硬兼施、精准攻心”的谈判思路,对现在应对“商业谈判、危机公关、人际冲突”等场景超有借鉴意义:

- 商业遇“对手漫天要价+强势施压”:比如合作方仗着垄断地位抬高价格,别轻易妥协。像杨善那样,先亮实力:“我们已经对接了两家备选供应商,他们的产品质量相当,价格还低10%,只是我们更倾向于和你们长期合作”;再解误会:“你觉得我们压价是不尊重,其实是因为预算有限,要是能在服务上做些调整(比如延长质保),我们也愿意按原价格合作”;最后捧杀:“你们在行业内口碑一直很好,要是能灵活调整合作方案,我们后续还会推荐更多客户,对你们的品牌宣传也有好处”,用“威慑+安抚+共赢”打动对方;

- 职场遇“同事恶意指责+公开对立”:比如同事在会议上公开指责你拖延项目进度,别直接争吵。先亮事实:“项目进度慢是因为需求多次变更,我已经加班赶了3个版本,有记录可查”;再解误会:“我知道你担心项目延期影响考核,其实我比你更着急,之前没及时沟通是我的错”;最后共鸣:“咱们的目标都是把项目做好,接下来我会每周同步进度,有问题咱们及时沟通,一起完成目标”,用“事实+道歉+共同目标”化解冲突;

- 危机公关遇“公众质疑+负面发酵”:比如公司产品出现小问题引发公众质疑,别敷衍了事。先亮措施:“我们已经召回相关产品,免费更换新批次,还升级了质检流程,确保不会再出现类似问题”;再解误会:“这次问题是供应链某个环节的疏忽,并非产品设计缺陷,我们已经处罚了相关责任人”;最后共鸣:“感谢大家的监督,我们一直把用户体验放在首位,后续会推出更多福利回馈大家的信任”,用“行动+解释+情感共鸣”挽回口碑。

简单说就是:“面对强势对手或敏感谈判,别示弱也别硬刚。关键是先通过实力威慑让对方不敢轻视,再通过合理解释化解对立情绪,最后找到对方的核心诉求(比如好名声、长期利益),用价值共鸣打动对方,让谈判从‘对立博弈’变成‘共赢合作’,既达成目标,又不伤和气。”

【原文】杨善

土木之变,上皇在虏岁余,虏屡责奉迎,未知诚伪,欲遣使探问,而难其人。左都御史杨善慨然请往。边批:尊官难得如此。其胸中已有主张矣。虏将也先密遣一人黠慧者田氏来迎,且探其意。相见,云:“我亦中国人,被虏于此。”因问:“向日土木之围,南兵何故不战而溃?”善曰:“太平日久,将卒相安,况此行只是扈从随驾,初无号令对敌,被尔家陡然冲突,如何不走?虽然,尔家幸而得胜,未见为福。今皇帝即位,聪明英武,纳谏如流。有人献策云:‘虏人敢入中国者,只凭好马扒山过岭,越关而来。若今一带守边者,俱做铁顶橛子,上留一空,安尖头锥子,但系人马所过山岭,遍下锥橛,来者无不中伤。’即从其计。又一人献策云:‘今大铜铳,止用一个石炮,所以打的人少。若装鸡子大石头一斗打去,迸开数丈阔,人马触之即死。’亦从其计。又一人献策云:‘广西、四川等处射虎弩弓,毒药最快,若傅箭头,一着皮肉,人马立毙。’又从其计,已取药来,天下选三十万有力能射者演习,曾将罪人试验。又一人献策云:‘如今放火枪者,虽有三四层,他见放了又装药,便放马来冲踩。若做大样两头铳,装铁弹子数个,擦上毒药,排于四层,候马来齐发,俱打穿肚。’曾试验三百步之外者皆然,献计者皆升官加赏。天下有智谋者闻之,莫不皆来。所操练军马又精锐,可惜无用矣!”边批:收得妙。虏人曰:“如何无用?”善曰:“若两家讲和了,何用?”虏人闻言,潜往报知。次日,善至营,见也先。问:“汝是何官?”曰:“都御史。”曰:“两家和好许多年,今番如何拘留我使臣,减了我马价,与的段匹,一匹剪为两匹,将我使臣闭在馆中,不放出?这等计较如何?”善曰:“比先汝父差使臣进马,不过三十余人,所讨物件,十与二三,也无计较,一向和好。汝今差来使臣,多至三千余人,一见皇帝,每人便赏织金衣服一套,虽十数岁孩儿,也一般赏赐。殿上筵宴,为何?只是要官人面上好看。临回时,又加赏宴,差人送去,何曾拘留?或是带来的小厮,到中国为奸为盗,惧怕使臣知道,边批:都是揄扬其美。从小路逃去,或遇虎狼,或投别处,中国留他何用?若减了马价一节,亦有故。先次官人家书一封,着使臣王喜送与中国某人,会喜不在,误着吴良收了,进与朝廷。后某人怕朝廷疑怪,乃结权臣,因说‘这番进马,不系正经头目,如何一般赏他?’以此减了马价。及某人送使臣去,反说是吴良诡计减了,意欲官人杀害吴良,不想果中其计。”也先曰:“者!”胡语“者”,然词也。又说买锅一节:“此锅出在广东,到京师万余里,一锅卖绢二匹。使臣去买,只与一匹,以此争斗,卖锅者闭门不卖,皇帝如何得知?譬如南朝人问使臣买马,价少便不肯卖,岂是官人分付他来?”也先笑曰:“者!”又说剪开段匹:“是回回人所为。边批:跟随使人者。他将一匹剪将两匹,若不信,去搜他行李,好的都在。”也先又曰:“者,者!都御史说的皆实。如今事已往,都是小人说坏!”善因见其意已和,乃曰:“官人为北方大将帅,掌领军马,却听小人言语,忘了大明皇帝厚恩,使来杀掳人民。上天好生,官人好杀。有想父母妻子脱逃者,拿住便剜心摘胆,高声叫苦,上天岂不闻知!”答曰:“我不曾着他杀,是下人自杀。”善曰:“今日两家和好如初,可早出号令,收回军马,免得上天发怒降灾。”也先笑曰:“者,者!”问:“皇帝回去,还做否?”善曰:“天位已定,谁再更换?”也先曰:“尧、舜当初如何来?”善曰:“尧让位于舜,今日兄让位于弟,正与一般。”有平章昂克问:“汝来取皇帝,将何财物来?”善曰:“若将财物来,后人说官人爱钱了。若空手迎去,见得官人有仁义,能顺天道,自古无此好男子。我监修史书,备细写上,着万代人称赞。”也先笑曰:“者,者!都御史写的好者!”次日,见上皇;又次日,也先遂设宴,与上皇送行。

杨善之遣,止是探问消息,初未有奉迎之计。被善一席好语,说得也先又明白,又欢喜,即时遣人随善护送上皇来归,奇哉!晋之怀、愍,度其必不得而不敢求者也,宋之徽、钦,求之而不得者也。庶几赵之厮养卒乎,然机有可乘者三:耳、馀辈皆欲归王,一也;继使者十辈之后,二也;分争之际,易以利害动,三也。虏狃于晋、宋之故事,方以奇货可居。而中朝诸臣,一则恐受虏之欺,二则恐拂嗣立者之意,相顾推诿而莫敢任。善义激于心,慨然请往,不费尺帛半镪,单辞完璧,此又岂厮养卒敢望哉!土木是一时误陷,与晋、宋之削弱不同。而也先好名,又非胡刘、女直残暴无忌之比,其强势亦远不逮,所以杨善之言易入。使在晋、宋往时,虽百杨善无所置喙矣。然尔时印累累、绶若若,而慨然请往,独一都御史也;即无善之口舌,独无善之心肝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