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智囊里的管理学 > 第632章 捷智之一《灵变》28 王守仁

第632章 捷智之一《灵变》28 王守仁(1 / 2)

王守仁:明代“抚蛮定乱智者”!用“韬晦示宽+精准破局”服诸蛮,以巧计安边患

王守仁抵达苍梧时,各路蛮族部落早就听闻他的威名,吓得两腿发抖,甘愿听命。可王守仁反而更加低调收敛锋芒,在第二年七月抵达南宁后,派人去招降苏、受(蛮族首领)。

苏、受表面上答应投降,暗地里却首鼠两端,带着两万部众前来“投降”,实际上是来窥探虚实,寻找作乱的机会。王守仁派门客龙光前去传达自己的意思,苏、受的部下亮出的刀剑像雪一样密集,把龙光团团围住,绵延几十里,喊杀声震天动地。龙光却镇定地坐在椅子上,叫蛮族首领上前来跪拜,大声宣讲朝廷的威严恩德,以及军门宽厚不滥杀的心意。他言辞恳切又严厉,神态从容不迫。龙光相貌清雅古朴,鼻子下胡须浓密,和王守仁长得很像。苏、受之前曾暗中打听王守仁的样貌,怀疑眼前的人就是王守仁亲自前来,于是都低下头表示归顺,发誓不敢背叛,投降的事情就这样初步定了下来。

可苏、受还是派了两千精锐士兵保卫自己,约定了前往南宁拜见王守仁的日期。王守仁手下心爱的指挥王佐、门客岑伯高,大概知道王守仁没有杀苏、受的意思,就派人去对苏、受说:“必须缴纳一万两银子,才能保住性命。”

苏、受得知后十分后悔,愤怒地说:“督府骗我!而且这么仓促,哪里能凑到一万两银子?大不了造反算了!”王守仁有个十四岁的侍女,得知了王佐等人的阴谋,连夜进入王守仁的营帐禀报。(旁边批注:强将手下没有弱兵)王守仁大吃一惊,整夜没睡着,立刻派人告诉苏、受:“别信谗言,我一定不会杀你们!”苏、受还是半信半疑,犹豫不决,说“拜见的时候必须带兵护卫”,王守仁答应了他。苏、受又说:“军门左右的侍从,必须全部换成田州人,不换就不来拜见。”王守仁没有办法,只好又答应了。

苏、受进入军门时,身边挤满了护卫的士兵,南宁城里的百姓都十分恐慌。王守仁当面斥责了他的过错,下令杖责一百。苏、受没有脱下铠甲就受了杖刑,而执行杖刑的人也是田州人。就这样,苏、受安然无恙地受完杖刑离开了,各路蛮族部落也都彻底服帖了。

冯梦龙点评:龙光,字冲虚,吉水人,以县丞的官职退休。王守仁在虔南督率军队时,征召他担任参谋。宸濠叛乱时,王守仁换乘船只向南赶往吉安,实际上是龙光辅佐他的。所有的谋划策略,大多出自龙光之手。九年后的田州之战,王守仁再次发文征召龙光随行,最终平定了各路蛮族——龙光也算是个非同寻常的人啊!陈眉公惋惜他的功劳和赏赐被搁置,特意为他立了传。

【管理智慧】

一、核心逻辑:抚蛮定乱,关键在“韬晦示宽+精准破局,以‘威德并施+灵活应变’服人心”

王守仁能平定蛮族叛乱、稳住边患,核心逻辑是“精准拿捏‘蛮族畏威而不怀德、多疑且怕诈’的特点,先以韬晦示宽打消戒备,再及时破解内部贪念引发的危机,最后用‘威而不残’的方式立规矩,既服其心,又震其势”,可拆解为三层:

1.初定归顺:以“替身示威+宽恩宣示”破疑虑

他明白,蛮族表面归顺实则窥探,硬压易反,放任易乱。于是派酷似自己的龙光前往,既传递“亲自过问”的重视,又避免直接冲突;龙光以从容姿态宣讲宽恩,用“不杀”的承诺打破蛮族“投降必遭诛”的顾虑,初步敲定归顺事宜。

2.化解反复:以“及时辟谣+灵活妥协”稳局面

面对部下索贿引发的蛮族反心,他不回避不拖延,连夜辟谣稳住对方;对蛮族“带兵护卫、换侍从”的苛刻要求,适度妥协,用“让步”传递诚意,避免因细节僵持激化矛盾,为最终处置争取机会。

3.立规服众:以“威而有度+就地施罚”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