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智囊里的管理学 > 第595章 术智之三《权奇》32 杜畿

第595章 术智之三《权奇》32 杜畿(1 / 2)

杜畿:三国“柔术治世能臣”!单车闯险郡,用“分化计”平河东之乱

高干在并州起兵反叛,之前的河东太守王邑被朝廷召回,郡里的官员卫固、范先表面上以“请求留任王邑”为借口,实际上和高干暗中勾结。曹操任命杜畿为新的河东太守,卫固等人立刻派兵封锁了陕津渡口,让杜畿没法过河。

有人建议杜畿等朝廷派大军来再行动,杜畿却说:“河东有三万户百姓,不是所有人都想叛乱。现在要是用大军逼迫,百姓肯定会害怕,只能跟着卫固走。卫固他们一旦掌控了民心,肯定会拼死抵抗。打不赢的话,乱子就没完没了;打赢了,也会让一郡百姓遭难(旁边批注:谁能想到这一层啊!)。我独自乘车过去,出其不意。卫固这人心眼多但没决断力(旁边批注:敌人已经在他掌控之中了),肯定会假装接受我。只要我能在郡里待上一个月,用计谋牵制住他们,就足够了!”

于是杜畿绕小路从郖津渡过河。范先想杀了杜畿,卫固却拦着说:“杀他有什么用?只会落下坏名声,而且现在他还在我们掌控中。”最终还是把杜畿迎进了郡城。

杜畿对卫固、范先说:“你们俩是河东的名人,我来了之后主要靠你们办事。不过君臣有固定的名分,咱们成败都要一起担,大事得一起商量着来。”接着就任命卫固为都督,代行郡丞的职权,把三千多将士都交给范先统领(旁边批注:故意让他们放松警惕)。卫固等人特别高兴,虽然表面上听从杜畿,心里却没把他当回事。

后来卫固想大规模征兵,杜畿很担心,就劝他:“要干大事,不能扰乱民心。现在大规模征兵,肯定会让百姓不安,不如慢慢用钱财招募士兵。”卫固觉得有道理,就听了他的话。结果征兵花了几十天才完成,而且将领们都想多拿招募的钱财,实际派来的士兵却很少。

之后杜畿又对卫固等人说:“人心都是顾家的,将领和官吏们可以分批回家休息,真有急事再召他们回来也不麻烦。”卫固等人怕违背民心,又同意了。这一来,支持杜畿的好人都在外面暗中帮他,而卫固那边的人都散回了家,他们的势力很快就分散了。

恰逢高干进入护泽,上党各县杀了朝廷派来的官员,弘农郡也抓了太守。卫固等人秘密调兵,还没等军队集结,杜畿就知道各县已经归附自己,于是亲自带了几十个骑兵,去张辟据守。当地官吏和百姓大多举城支持他,才几十天就聚集了四千多人。

卫固和高干、张晟一起攻打杜畿,打不下来;去抢掠各县,也没抢到什么。后来朝廷大军赶到,高干、张晟战败,卫固等人被处死,其余的党羽都被赦免了。

【管理智慧】

一、核心逻辑:平定叛乱,关键在“弃强攻+用柔策,以‘分化瓦解’破割据”

杜畿能以孤身平乱,核心逻辑是“精准拿捏‘民心向背’与‘对手弱点’,用‘示弱放权’麻痹敌人,以‘分兵散众’瓦解势力,避免硬拼伤亡”,可拆解为三层:

1.看透乱局本质:叛乱核心是“卫固二人”,而非全郡百姓

他明白,河东之乱的关键是卫固、范先勾结高干,百姓只是因“怕兵灾”被迫顺从。若用大军强攻,会把百姓推向叛军;只有先稳住百姓,再拆解卫固的势力,才能低成本平乱——这是他拒绝“等大兵”的核心原因。

2.以“示弱放权”藏真意:用“利益让渡”麻痹对手,获取操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