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精心设计“假孤+卖友”的双重伪装:一是用别人家的婴儿冒充赵孤,让敌人相信“赵氏已绝后”,彻底放下警惕;二是程婴故意扮演“贪利卖友”的小人,不仅打消敌人对他的怀疑,还借敌人之手完成“假孤之死”的戏码,让“真孤存活”成为无人知晓的秘密。
3.借“时机与外力”破局:隐忍等待十五年,借力景公与韩厥实现复仇
他们明白“仅凭两人之力无法对抗屠岸贾”,因此选择长期隐忍,等待外部时机——十五年后借晋景公生病占卜的契机,再通过知晓内情的韩厥传递信息,借助景公的权力胁迫将军们倒戈,最终借力消灭屠岸贾,既实现复仇,又让赵武顺利回归,避免了“以弱抗强”的无谓对抗。
二、核心启示:遇“绝境级危机”,别蛮干,用“明确优先级+牺牲策略+隐忍借力”破局
程婴与公孙杵臼的智慧,对绝境应对、长期目标实现、忠诚担当等场景极具借鉴意义:
- 面对“绝境危机”:先定“核心目标”,再做“取舍牺牲”
若陷入“必输无疑”的绝境(如公司面临破产却有核心技术、个人遭遇陷害却有翻案关键证据),别盲目挣扎。可像两人那样,先明确“保住核心(技术\/证据)”比“硬扛危机(死守公司\/立刻辩解)”更重要,再主动做“取舍”——比如放弃非核心业务以保住技术团队,暂时忍受误解以隐藏关键证据,避免因“舍不得小利”而丢了“翻盘根本”。
- 实现“长期目标”:用“隐忍伪装”降低风险,等待最佳时机
若目标需要长期坚持(如职场复仇、项目突破),别急于求成。可采用“隐忍伪装”策略——比如面对职场打压,表面“顺从”以避免被针对,暗中积累实力和人脉;推进难落地的项目,暂时“妥协”以融入现有规则,悄悄寻找突破机会。就像程婴隐忍十五年,等到“景公需要借赵氏稳定朝局”的时机,才一举成功,避免了“时机未到却暴露目标”的风险。
- “忠诚与担当”:拒绝“形式主义牺牲”,注重“实际价值”
两人的“忠诚”不是“为了名声而死”,而是“为了目标而忍”——公孙杵臼的死是“有价值的牺牲”,为护孤扫清障碍;程婴的“忍辱”是“有意义的担当”,为复仇留存希望。这启示我们:无论是对团队、对他人的忠诚,还是面对责任的担当,都要避免“感动自己却毫无用处”的形式主义,聚焦“如何实现实际价值”,哪怕需要忍受误解、做出牺牲,也是值得的。
简单说就是:“遇到灭顶之灾级别的绝境,蛮干或盲目牺牲都没用。要先明确‘什么最该保’的核心目标,再主动做‘舍小保大’的牺牲,用伪装和隐忍降低风险,等待借力破局的时机,才能在绝境中留希望、最终实现目标。”
【原文】程婴
屠岸贾攻赵氏于下宫,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皆灭其族。赵朔妻,成公姊也,有遗腹,走匿公宫。赵朔客曰公孙杵臼。杵臼谓朔友人程婴曰:“胡不死?”程婴曰:“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生男,吾奉之;即女也,吾徐死耳。”居无何,而朔妇娩身生男。屠岸贾闻之,索于宫中。夫人置儿裤中,祝曰:“赵宗灭乎,若号;即不灭,若无声!”及索儿,竟无声。已脱,程婴谓公孙杵臼曰:“今一索不得,后必且复索之,奈何?”公孙杵臼曰:“立孤与死孰难?”边批:只一问,便定了局。程婴曰:“死易,立孤难耳。”公孙杵臼曰:“赵氏先君遇子厚,子强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请先死!”乃谋取他人婴儿负之,衣以文葆,匿山中。边批:妙计。程婴出,谬谓诸将军曰:“婴不肖,不能立赵孤。谁能与我千金,我告赵氏孤处。”边批:更妙。诸将军皆喜,许之。发师随程婴攻公孙杵臼。杵臼谬曰:“小人哉程婴!昔下宫之难不能死,与我谋匿赵氏孤儿,今又卖我。尤妙。纵不能立,而忍卖之乎!”抱儿呼曰:“天乎!天乎!赵氏孤儿何罪?请活之,独杀杵臼可也!”诸将不许,遂杀杵臼与孤儿。诸将以为赵氏孤儿良已死,皆喜。然赵氏真孤乃反在,程婴卒与俱匿山中。居十五年,晋景公疾,卜之:“大业之后不遂者为祟!”边批:安知非赂卜者使为此言?景公问韩厥,厥知赵孤在,边批:妙人。乃以赵氏对。景公问:“赵尚有后子孙乎?”厥具以实告。于是景公乃与韩厥谋立赵孤儿,召而匿之宫中。诸将入问疾,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诸将而见赵孤。赵孤名曰武。诸将不得已,皆委罪于屠岸贾。于是武、婴遍拜诸将,相与攻岸贾,灭其族。复与赵武田邑如故。及武既冠成人,婴曰:“吾将下报公孙杵臼!”遂自杀。
赵氏知人,能得死士力,所以蹶而复起,卒有晋国。后世缙绅门下,不以利投,则以谀合,一旦有事,孰为婴、杵?鲁武公与其二子括与戏朝周,宣王爱戏,立为鲁世子。武公薨。戏立,是为懿公。时公子称最少,其保母臧寡妇与其子俱入宫养公子称。括死,而其子伯御与鲁人作乱,攻杀懿公而自立,求公子称,将杀之。臧闻之,乃衣其子以称之衣,卧于称处,伯御杀之。臧遂抱称以出,遂与称舅同匿之。十一年,鲁大夫知称在,于是请于周而杀伯御,立称,是为孝公。时呼臧为“孝义保”。事在婴、杵前,婴、杵盖袭其智也。然婴之首孤,杵之责婴,假装酷似,不唯仇人不疑,而举国皆不知,其术更神矣,其心更苦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