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人、回纥、船夫之所以敢胡作非为,本质是觉得“后果可控”——蛮人不怕官府软弱,回纥不怕州县追责,船夫不怕百姓不满。三人都精准抓住“畏惧死亡”是人的本能,用“斩死囚”的极端方式,传递“再作恶就会丧命”的信号,瞬间打破对方的“无畏心理”。
2.用“信息差”造真实感:让被威慑者相信“斩的是真恶人”,强化威慑效果
元祯让死囚穿蛮衣、谎称是劫匪,马燧让死囚扮随从、按“违令”斩杀,丁谓让死囚扮船夫、按“索利”定罪——都是通过“伪装”和“话术”,让被威慑者(蛮人、回纥、其他船夫)误以为“被斩的是和自己一样作恶的人”,而非死囚。这种“真实假象”让威慑更可信,避免对方察觉是“演戏”而失效。
二、核心启示:应对“嚣张恶行\/紧急乱象”,别软劝,用“雷霆威慑+精准造势”破局
三人的智慧,对危机管控、恶行制止、权威树立等场景极具借鉴意义:
- 应对“嚣张恶行”:用“极端案例”立规矩,让对方知敬畏
若遇到屡教不改的恶行(如职场中有人恶意霸凌、市场上商家强买强卖),别只靠“口头警告”。可抓住一个典型案例“从重处理”——比如公司公开通报霸凌者的严重后果、市场监管部门对强买强卖商家顶格处罚,用“极端案例”传递“恶行必受重罚”的信号,让其他人不敢再犯。
- 处理“紧急乱象”:用“快速雷霆手段”稳局面,避免混乱扩散
面对突发混乱(如公共场所拥挤踩踏风险、突发事故后的恐慌争抢),别慢慢疏导。可采取“果断措施”快速控场——比如工作人员立刻划定秩序区域、对故意扰乱者当场制止并公示,用“快、狠、准”的手段稳住人心,防止混乱升级。
- 树立权威“抓关键”:不搞“大面积惩罚”,用“精准打击”省成本
三人都没搞“大范围镇压”,而是借“死囚”这一低成本对象,实现“以点带面”的威慑。日常管理中也是如此:树立规则或权威时,不用针对所有人施压,只需抓住“关键少数”(如第一个违规者、最嚣张的挑衅者)进行处理,就能通过“示范效应”让大多数人主动遵守,既高效又节省管理成本。
简单说就是:“遇到别人不怕软劝、肆意作恶的情况,客气讲道理没用。要抓住‘人怕死亡、怕重罚’的本能,用‘精准造势+雷霆手段’树规矩、立威慑,才能快速止住乱象,让对方不敢再放肆。”
【原文】秦王祯马燧丁谓
魏秦王祯为南豫州刺史。大胡山蛮时出抄掠。祯计召新蔡、襄城蛮首,使观射。先选左右能射者二十余人,而以一囚易服参其间。祯先自射,皆中。因命左右以次射。及囚,不中,即斩。蛮相视股栗。又预令左右取死囚十人,皆着蛮衣以候。祯临坐,会微有风动,辄举目瞻天,顾望蛮曰:“风气少暴,似有抄贼入境,不过十许人,当在西角五十里。”即命驰骑掩捕十人至。祯告诸蛮曰:“非尔乡里耶?作贼合死不?”即斩之。蛮慑服,不知其为死囚也。自是境无暴掠。
回纥还国,恃功恣睢,所过皆剽伤。州县供饩不称,辄杀人。李抱玉将馈劳,宾介无敢往。马燧自请典办具。乃先赂其酋,与约,得其旌章为信,犯令者得杀之。燧又取死囚给役左右,小违令,辄戮死。虏大骇,至出境,无敢暴者。
真宗幸澶渊。丁谓知郓州,兼齐、濮等州安抚使。时契丹深入,民大惊,争趋杨刘渡。舟人邀利,不急济。谓取死罪囚,诈作驾舟人,立命斩之,舟遂集,民乃得渡。遂立部分,使沿河执旗帜、击刁斗自卫。契丹乃引去。
死罪也,而亦不令徒死:祯借之以威蛮,燧借之以威虏,谓借之以威兵,其大者为槜李之克敌,而最下供御囚,亦假之以代无辜之命。正如圣药王,尘垢土木,皆入药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