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端:北宋“清醒权臣”!识破宫廷政变阴谋,稳扶真宗继位,凭“不糊涂”定大局
宋太宗病危时,宦官王继恩忌惮太子赵恒英明,暗中勾结参知政事李昌龄等人,谋划拥立楚王赵元佐为帝。
吕端进宫探望太宗病情,发现太子不在太宗身边,心里怀疑有变故,就用笏板写下“大渐”(病危)两个字,让亲信官吏赶紧去催促太子入宫侍奉。
太宗驾崩后,李皇后命令王继恩去召吕端入宫。吕端知道情况不对劲,就骗王继恩说,让他去文书阁查阅太宗之前赐下的亲笔诏书,趁机把王继恩锁在了书阁里,然后才进宫。
李皇后见到吕端,说:“皇帝已经驾崩了,立皇子应遵循年长的为先,这才合乎情理。”吕端反驳道:“先帝当初立太子,就是为了今天这种情况。现在先帝刚去世,怎么能突然违背他的遗命,提出不同的主张呢?”于是坚持奉立太子赵恒为帝。
宋真宗赵恒继位后,李皇后垂帘,让真宗在帘后接见大臣。吕端站在大殿之下,没有行跪拜礼,请求把帘子卷起来,让真宗走上殿来,他仔细确认是赵恒本人后,才走下台阶,率领群臣跪拜,高呼“万岁”。
冯梦龙点评:遇事能看清真相不糊涂,是有见识;看清之后,坚决不让事情在糊涂中跑偏,是有决断力。
【管理智慧】
一、核心逻辑:破解“皇位传承危机”,关键在“察端倪+稳控局”
吕端能在宫廷政变阴谋中稳住局势,成功辅佐真宗继位,核心逻辑靠三步环环相扣:
1.敏锐察变,提前布局“固根基”
从“太子不在病危皇帝身边”这一细节,立刻察觉到潜在风险,用“笏书传信”催促太子入宫,提前将核心继承人置于关键位置,为后续应对埋下伏笔——危机爆发前,先锁定核心目标,是破局的基础。
2.果断制敌,精准切断“乱源”
识破皇后与王继恩的阴谋后,不与对方正面纠缠,而是用计将主谋王继恩锁起来,直接切断政变的“执行链条”,让对方失去关键行动力——对付阴谋,抓住核心执行者快速控制,能瞬间瓦解对方的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