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都用了“假认尸”的套路:先编造“死者遗落赃物\/死者特征”的假信息,引发凶手亲属的恐慌与关切,让亲属主动站出来认领,从而锁定凶手身份。整个过程不用严刑拷打,不用大规模搜捕,靠对人性的精准拿捏,轻松让凶手浮出水面,把“断案”变成了“引蛇出洞”的巧妙布局。
一、核心逻辑:破解“赃物明确\/身份不明”盗窃案,别盲查,要“抓‘亲属关切+假信息引导’”
高湝和杨津能快速破案,核心是抓住了两大关键:
1.亲属关切是最可靠的“线索源”:凶手作案后会隐藏行踪,但他的亲属会时刻关注其安危。一旦得知与凶手相关的“死亡消息”,亲属必然会本能地站出来认领,从而暴露凶手身份;
2.假信息引导是“引蛇出洞”的关键:直接追查凶手难度大,编造与凶手相关的“假认尸信息”,能精准触达凶手亲属的关切点,让亲属主动暴露,间接锁定凶手,比盲目排查高效百倍。
这就像现在办案,若知道嫌疑人的物品特征却找不到人,可发布“带有该物品的人员发生意外”的消息,吸引嫌疑人亲属关注,从而获取嫌疑人线索,本质上都是利用了“亲属关切”的心理。
二、核心启示:遇“知赃物\/特征,不知嫌疑人”的难题,别蛮干,用“亲属关切+假信息”破局
高湝和杨津的思路放现在超实用,生活、工作中寻找身份不明的相关人员都能用:
- 生活遇“物品被偷\/知小偷特征”:比如家里被偷,看到小偷穿着某颜色衣服但不知道是谁。可在小区群里发消息:“有人看到穿某颜色衣服的人在小区附近晕倒,手里拿着类似某物品(被盗物品特征),家属看到请速来”,若小偷是小区居民,其亲属看到消息可能会露马脚,或有人提供线索。
- 职场遇“重要物品丢失\/知使用者特征”:比如公司重要文件丢失,知道最后使用的人穿某款式衣服,但不确定是谁。可在公司内部发通知:“有人看到穿某款式衣服的同事在文件室附近身体不适,若有认识的请联系行政部”,借此观察员工反应,或让知情者主动提供信息,锁定相关人员。
- 应对“找到物品\/找不到失主”:比如捡到贵重物品,知道失主的大致特征(如某时间段在某地活动)。可在现场附近发布“某时间段在某地丢失物品的失主,因着急突发不适”的消息,吸引失主亲属或失主本人关注,从而顺利归还物品。
简单说就是:“遇到知道物品特征或嫌疑人线索,却找不到当事人的情况,别盲目寻找。利用亲属对当事人的关切心理,编造相关假信息引导,让亲属或当事人主动现身,比四处打听、盲目排查高效得多。”
【原文】高湝杨津
北齐任城高湝领并州刺史。有妇人临汾水浣衣,有乘马行人换其新靴,驰而去。妇人持故靴诣州言之。湝乃召居城诸妪,以靴示之,边批:如妪多安得尽召?悬靴为招可也。绐云:“有乘马人于路被贼劫害,遗此靴焉,得无亲族乎?”一妪抚膺哭曰:“儿昨着此靴向妻家也!”捕而获之,时称明察。
杨津为岐州刺史。有武功人赍绢三匹,去城十里为贼所劫。时有使者驰驿而至,被劫人因以告之。使者到州以状白津,津乃下教云:“有人着某色衣,乘某色马,在城东十里被杀,不知姓名。若有家人,可速收视。”有一老母行哭而出,云是己子。于是遣骑追收,并绢俱获。自是合境畏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