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湝&杨津:北齐“攻心断案双雄”!靠“假认尸”巧破劫靴、劫绢案,治得境内服帖
北齐时期的高湝和杨津,虽任职不同地方,却靠着异曲同工的“攻心巧计”,轻松破解盗窃案。两人都抓住了亲属对家人的关切心理,用“假认尸”的套路引出真凶,既高效断案,又震慑了不法之徒,堪称古代断案界的“心理战术大师”。
案例一:高湝“假认靴尸”,揪出换靴贼
北齐任城王高湝担任并州刺史时,发生了一件奇葩事:有个妇人在汾河边洗衣服,一个骑马的路人路过,竟然趁她不注意,脱下自己的旧靴子,换走了她的新靴子,骑马飞快逃走了。
妇人拿着换来的旧靴子,气冲冲地跑到州府告状。高湝听完,立刻召集城里的老年妇女,把那只旧靴子拿给她们看(这里其实有个小疑问:城里老年妇女那么多,哪能全都召集来?不如把靴子挂出去,设个招领启事更合理)。
高湝故意骗她们说:“有个骑马的人在路上被强盗抢劫杀害了,只留下了这只靴子。你们看看,有没有认识这靴子的,说不定是你们的亲眷呢?”
其中一个老妇人一看到靴子,立刻捶着胸口哭了起来:“这是我儿子的靴子啊!他昨天穿着这双靴子去妻子娘家了!”
高湝马上派人去抓捕老妇人的儿子,果然抓到了那个换走新靴子的人。此事传开后,人们都称赞高湝明察秋毫。
案例二:杨津“假认绢尸”,追回被劫绢
杨津担任岐州刺史时,有个武功县的人带着三匹绢,在离城十里的地方被强盗抢劫了。恰巧当时有朝廷使者骑着驿马赶来,被抢的人赶紧把事情告诉了使者。
使者到了州府,把情况禀报给杨津。杨津随即发布公告说:“有人穿着某颜色的衣服,骑着某颜色的马,在城东十里的地方被人杀害了,不知道死者姓名。如果有死者的家人,赶紧去认领收尸。”
公告刚发出去,就有一个老母亲一边哭一边走出来,说死者是她的儿子。
杨津立刻派骑兵去追捕老母亲的儿子,最终人赃并获,不仅抓到了强盗,还追回了被抢的三匹绢。从此之后,岐州境内的人都对杨津又敬又怕,再也没人敢轻易作案。
【管理智慧】
高湝与杨津的厉害,在于“吃透‘亲属关切’的心理,用‘假信息’引蛇出洞”
换别的官员,遇到换靴案可能会四处排查骑马的人,遇到劫绢案可能会派兵在城外搜捕,既耗时又难有结果;但高湝和杨津不一样——他们不纠结于“如何找凶手”,而是抓住了“凶手亲属对其安危的关切”这一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