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进、姚公、张昺:明朝“辨毒断案天团”!三破离奇命案,靠“实证验毒”洗冤
古代断案里,常有因“食物致死”引发的冤案,还好有许进、姚公、张昺这几位“较真官”,不靠刑讯靠实证,靠验毒揭开真相,还无辜者清白。
许进:辨荆花毒,洗农妇冤
单县有个农民在田里干活,他妻子送午饭给他,农民吃完就死了。老农(农民的父亲)一口咬定:“肯定是我儿媳妇故意害的!”把儿媳告到官府。儿媳受不了严刑拷打,被迫承认了“毒杀丈夫”的罪名。可从那以后,当地就一直不下雨,旱情严重。
当时许进(谥号襄毅公)在山东做官,听说后说:“这案子恐怕有冤情吧?”于是亲自到单县,把监狱里的囚犯都提出来重新审问。问到那个送饭的农妇时,许进说:“夫妻相守是人之常情,用毒药杀人是最隐秘的计谋,哪有自己送饭到田里毒杀丈夫的道理!”
接着他问农妇送的是什么饭、经过了哪些地方。农妇说:“送的是鱼汤和米饭,路上经过一片荆树林,没别的异常。”许进立刻让人买鱼做饭,再把荆花泡进去,喂给猪狗吃,结果猪狗吃完全死了。农妇的冤屈终于洗清,当天就下了一场大雨。
姚公:验老鸡毒,破归客亡
有个苏州人外出经商,他妻子养了几只鸡,等着丈夫回来吃。过了好几年,丈夫终于回家,妻子杀了鸡给丈夫补身体,结果丈夫吃完就死了。邻居怀疑妻子有外遇,杀了丈夫灭口,把她告到太守姚公那里。
姚公审问后,没发现妻子有私情的证据,就猜测可能是鸡有毒。他让人找来几只老鸡,杀了后给死刑犯吃,结果真有两个囚犯吃完死了。案子真相大白:原来鸡长期吃蜈蚣等毒虫,毒素会在体内积累,所以懂养生的人从不吃老鸡,夏天也不吃鸡。那个商人是吃了有毒的老鸡才丧命的,和妻子无关。
张昺:识鳝鱼毒,解卖薪冤
御史张昺,字仲明,慈溪人,成化年间以进士身份担任铅山县知县。当地有个卖柴的人,特别爱吃鳝鱼。一天他从集市回来,饿得厉害,妻子煮了鳝鱼给他吃,他狼吞虎咽吃完后,突然腹痛而死。
邻居和保长都说他妻子毒杀丈夫,把人抓起来送官。官府严刑拷打,却没找到任何证据,案子一直拖着。妻子被关押了一年多,张昺才到铅山任职。他翻看案卷,怀疑死者是中了鳝鱼的毒。
于是张昺叫渔民捕了几百斤鳝鱼,都放进水缸里。他发现有几条鳝鱼昂着头,露出水面二三寸,数了数一共七条。张昺觉得奇怪,让那个卖柴人的妻子当场煮了这几条鳝鱼,然后给死刑犯吃。死刑犯刚咽下鱼肉,就喊腹痛,很快倒在地上死了。卖柴人的妻子终于洗清冤屈。
冯梦龙点评:陆子远在《神政记》里记载张昺的案子时,说他是受神仙指点才找到真相,这种说法很荒诞。说到底,只要是异常的东西,大多带有毒性,审案的人只要留心观察,靠实证就能破案,根本不用靠所谓的“天意”。
【管理智慧】
三位官员的厉害,在于“不迷信口供,只信‘实证验毒’”
换别的官员,要么靠刑讯逼供定案,要么被“夫妻、婆媳”的关系表象迷惑;但许进、姚公、张昺不一样——他们都跳出“谁有动机”的误区,聚焦“食物本身”:许进查“食物+途经环境”,姚公疑“食材年限”,张昺辨“食材异常”,靠实际试验验证毒性,既没冤枉好人,又找到了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