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智囊里的管理学 > 第295章 明智之三《剖疑》09 蔡京

第295章 明智之三《剖疑》09 蔡京(2 / 2)

当代案例:“俩儿子争着接妈去大城市,妈选老家小儿子,自在才是真舒服”

王阿姨今年70多了,大儿子在省会当老板,住大平层,天天说“妈你跟我住,保姆、医院都现成的,多省心”;小儿子在老家开小超市,房子没那么大,却总说“妈你跟我,天天能陪你唠嗑,还能帮我看店解闷”。俩儿子从开春吵到秋收,甚至把社区居委会都请来了,居委会大妈也跟着劝“老大条件好,跟老大吧”,王阿姨却一直没松口。

后来社区主任学蔡京的招,单独问王阿姨:“阿姨,您说实话,想跟谁过?”王阿姨叹了口气说:“跟老大住是舒服,可天天待在大房子里,连个说话的老姐妹都没有,闷得慌;跟老二住,能帮着理理货,晚上跟老街坊跳个广场舞,自在多了。”这话一说,俩儿子也没辙了,最后王阿姨跟了小儿子,天天乐呵呵的——这就是蔡京的智慧:孝顺不是“给别人看的条件”,是“让当事人舒服的选择”,替人选再多,不如问一句“你想咋样”。

二、蔡京的“反复杂启示”:很多事搞复杂,都是因为没问“当事人要啥”

蔡京为啥能一句话搞定?因为他看透了“家事、人事的本质——不是比条件、讲规矩,是让人舒服”。很多时候,我们把事情搞复杂,都是因为“想太多、替人想太多”:比如朋友纠结“该选A工作还是b工作”,你跟他分析“薪资、福利、前景”半天,最后他说“我就是喜欢b工作的氛围”;比如家人纠结“该买市区房还是郊区房”,你跟他算“通勤、学区”半天,最后他说“我就想住郊区安静点”——这些时候,你绕的那些弯,都不如一句“你想要啥”管用。

三、核心启示:处理“与人相关的事”,学蔡京的2个“简操作”

不管是家里的养老纠纷、朋友的选择纠结,还是职场里的合作沟通,蔡京的故事都在说:别把简单的事搞复杂,抓“当事人意愿”这个核心,很多问题其实一句话就能解决。

1.别替人“做孝顺\/做选择”:先问“你想咋样”,再谈“我觉得”

子女养妈、帮朋友选路时,别一上来就说“我觉得你该……”,先递一句“你自己想咋弄?”——比如问父母“你想在老家过,还是跟我去大城市?”,问朋友“你换工作最看重啥?”,先搞懂对方的想法,再帮着参考,比“替人决定”靠谱多了,也不会落埋怨。

2.别被“条件\/规矩”绑住:事是给人过的,不是给规矩装样子的

别总盯着“谁条件好、谁符合规矩”,比如“老大官大就该养妈”“大城市就该适合养老”,忘了“事的本质是让人舒服”。就像蔡京没管“俩儿子谁厉害”,只问“妈想跟谁”,只要当事人觉得舒服,那些“规矩、条件”其实没那么重要——毕竟日子是自己过,不是过给别人看的。

简单说,蔡京这波“一句话破局”,不是他多有能耐,是他没犯“替人做主”的错。现在我们处理跟人相关的事,也别总想着“我该怎么帮他选”,多问一句“你想怎么选”,很多看似复杂的事,其实都很简单。

【原文】蔡京

蔡京在洛。有某氏嫁两家,各有子;后二子皆显达,争迎养其母,成讼。执政不能决,持以白京。京曰:“何难?第问母所欲。”遂一言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