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智囊里的管理学 > 第259章 明智之二《亿中》09 荀息

第259章 明智之二《亿中》09 荀息(2 / 2)

荀息算准宫之奇“劝不动”,不是因为宫之奇笨,是因为他有三个“软肋”:脑子清楚但不敢硬怼(懦)、跟领导太熟导致没威信(少长于君)、说话太简洁没冲击力(达心则言略)——这种“软劝谏”,对贪婪的人来说,跟“耳边风”没啥区别。

放现在,这就是“无效劝谏”:比如同事劝你“别贪高息理财”,只说“有风险”,没说具体咋风险;比如家人劝你“别裸辞”,只说“不稳”,没说裸辞后的困难——这种没力度、没细节的提醒,根本拦不住想贪短期利益的人。

当代案例:职场“无效劝谏”:同事软提醒,拦不住小李踩坑

前面说的小李接高风险客户,同事小张劝过他:“你别随便垫钱,客户可能不靠谱。”小李问“咋不靠谱”,小张只说“我觉得不像好人”,没去查客户的信用记录,也没说“垫钱后收不回会咋样”。小李觉得“小张就是羡慕我拿奖金”,还是接了活。

后来小李赔了钱,跟小张说:“当初你要是把客户的问题说清楚,我也不会踩坑啊!”小张也无奈:“我当时就觉得不对,但没敢跟你硬争,也没查具体情况——现在说啥都晚了。”这跟宫之奇劝虞公一样:劝谏没力度、没细节,只能看着对方掉进坑里,自己也帮不上忙。

三、荀息的“认知预判术”:中智以下,看不到“唇亡齿寒”的连锁坑

荀息说虞公“中智以下”,核心是他“看不到长远风险的连锁反应”——虞公只知道“借道能拿宝贝”,却想不到“虢国灭了,自己也会被灭”;就像现在有人只知道“网贷能快速拿钱”,却想不到“利滚利会欠更多”,只知道“跟风开网红店”,却想不到“热度退了会倒闭”——认知不够,就只能看到眼前,看不到“一步错、步步错”的连锁坑。

当代案例:投资“中智以下操作”:跟风买虚拟货币,看不到崩盘风险

前几年虚拟货币火的时候,邻居老王听朋友说“买比特币能赚钱”,没搞懂“虚拟货币是啥、有没有监管”,就把养老钱10万都投进去了。家人劝他“这东西没保障,跌了就没了”,老王说“朋友都赚了,我肯定也能赚”。

结果没过多久,虚拟货币价格大跌,老王的10万亏得只剩1万,想卖都卖不出去。老王后悔得直拍大腿:“我当时就想着赚钱,没想着会跌这么狠,现在养老钱都没了!”这跟虞公看不到“唇亡齿寒”一样:认知不够,只能看到“赚钱”的眼前,看不到“崩盘”的长远,最后把老本都赔了。

四、核心启示:想避开“虞公式翻车”,记住3个“反拿捏”动作

不管是商业合作、职场选择,还是生活投资,想不被“荀息式操作”拿捏,不犯“虞公式错误”,照着这3步做:

1.遇到“天上掉馅饼”,先问“饼里有没有坑”

别人给你“低价合作”“高奖金”,别先高兴,先想“他图我啥?”——连锁超市图老王的渠道,晋国图虞国的道;想清楚对方的目的,再决定要不要接,别被“馅饼”砸晕。

2.听劝谏时,优先信“敢硬怼+有证据”的人

宫之奇式“软提醒”没用,要听“敢跟你争、还能拿出证据”的人——同事劝你别垫钱,要是能拿出“客户失信记录”,比只说“不靠谱”管用。

3.做决策前,算“三步后的风险”,别只看当下

虞公要是想“借道后,虢国灭了我咋办”,就不会翻车;你要是想“买虚拟货币跌了咋办”,就不会踩坑。做决策前,至少想“一步操作后,会引发啥问题;问题再发展,又会咋样”,算清连锁风险,再动手。

简单说,虞公的翻车,是“贪婪+短视+认知低”的三重坑;荀息的厉害,是精准拿捏了这三重坑。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别当“虞公”——不贪短期小利,听硬劝,看长远,才能避开“借道灭国”的大坑。

【原文】荀息

晋献公谋于荀息曰:“我欲攻虞,而虢救之;攻虢,则虞救之,如之何?”荀息曰:“虞公贪而好宝,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公曰:“宫之奇存焉,必谏。”息曰:“宫之奇之为人也,达心而懦,又少长于君。达心则其言略,懦则不能强谏,少长于君,则君轻之。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国之后,唯中智以上乃能虑之。臣料虞公,中智以下也。”晋使至虞,宫之奇果谏曰:“语云:‘唇亡则齿寒’。虞、虢之相蔽,非相为赐。晋今日取虢,则明日虞从而亡矣!”虞公不听,卒假晋道。行既灭虢,返戈向虞。虞公抱璧牵马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