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智囊里的管理学 > 第229章 明智之一《知微》23 卓敬

第229章 明智之一《知微》23 卓敬(2 / 2)

结果半年后,李经理带着3个核心客户、2个技术骨干,自己开了家竞品公司,原公司的制造业业务直接掉了40%,老板后悔得直拍大腿——这跟建文不听卓敬的劝一模一样:被“信任”蒙蔽,没看到“人+核心资源”的双重风险,最后被狠狠摆了一道。

当代案例2:商业“合作方攥核心渠道,有人预警却被拒,最后合作方反水”

老林开了家食品加工厂,跟一家经销商合作,经销商负责“南方核心市场”的销售,占老林公司60%的销量。老林的副总建议:“咱们得自己建南方的销售团队,别让经销商攥着所有渠道,不然他们要是提价或者反水,咱们就完了。”

老林却觉得:“咱们跟经销商合作3年了,关系铁得很,不会出事。”结果第二年,经销商突然把进货价压了10%,还威胁“不答应就把渠道给竞品”,老林没办法,只能答应,一年少赚了200万——这就是没学卓敬“看地(核心渠道)的风险”:把核心资源交给别人,还不听预警,最后只能任人拿捏。

二、建文的“致命糊涂”:被“亲情滤镜”遮住眼,看不见风险

卓敬都把“杨广弑父”的例子摆出来了,建文还是觉得“叔叔不会害我”,本质是犯了“关系大于风险”的错——很多人栽跟头,不是看不出风险,是总觉得“自己人、关系好,不会有事”,结果把“预警”当成“挑拨”,把“风险”当成“想多了”。

就像现在有人找亲戚合伙做生意,亲戚负责财务,有人提醒“得建财务制度,别让一个人管钱”,他却觉得“亲戚还能骗我?”,最后亲戚卷款跑路;还有老板找发小当部门经理,发小能力不行还搞小团体,有人建议调岗,老板却说“发小不会坑我”,最后部门垮了,公司亏损——这些都是“建文式糊涂”:被亲情、友情蒙蔽,对风险视而不见。

三、评注的“扎心真相”:缺的不是解决办法,是“敢听劝、早下手”的魄力

评注里冯梦龙说“齐、黄诸公无此高议”,不是说齐泰、黄子澄笨,是他们没卓敬的“超前眼光”和“敢说真话”的勇气;而建文缺的是“敢拍板”的魄力——很多时候,不是没有好建议,是决策者要么“看不透”,要么“舍不得”(舍不得亲情、舍不得信任),最后把“小风险”拖成“大灾难”。

比如现在很多公司,不是没人看出“某个项目不赚钱”“某个员工有问题”,是老板要么“觉得再坚持下就好”,要么“觉得是自己人,再给次机会”,结果越拖越糟,最后只能倒闭——卓敬的建议要是被采纳,建文朝也不会落得“丢江山”的下场,这就是“早下手早止损”的重要性。

四、核心启示:想不做“建文式翻车”,记住3点

1.看风险别被“关系”绑住:不管是亲戚、朋友、老部下,只要他攥着“核心资源”(像北平)、有“野心潜力”(像朱棣),就得警惕,别觉得“关系好就没事”——杨广和隋文帝还是父子呢,该反照样反;

2.抓风险要趁“萌芽时”:卓敬想在朱棣没反的时候迁走他,就是“掐萌芽”;要是等朱棣已经招兵买马了再动手,就晚了——职场里看出同事有问题、商业里看出合作方不靠谱,别等“出事了再解决”,早下手早省心;

3.听劝要听“懂行且敢说”的:卓敬是户部侍郎,懂朝廷局势、懂地理重要性,他的建议不是“瞎猜”,是“专业判断”——别听“只会说好话的人”,要听“敢说真话、懂行的人”的劝,他们的预警往往最管用。

【原文】卓敬

建文初,燕王来朝,户部侍郎卓敬密奏曰:“燕王智虑绝人,酷类先帝。夫北平者,强干之地,金、元所由兴也。宜徙燕南昌,以绝祸本。夫萌而未动者,几也;量时而为者,势也。势非至劲莫能断,几非至明莫能察。”建文见奏大惊。翌日,语敬曰:“燕邸骨肉至亲,卿何得及此!”对曰:“杨广、隋文非父子耶!”

评:齐、黄诸公无此高议,使此议果行,靖难之师亦何名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