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智囊里的管理学 > 第228章 明智之一《知微》22 潘浚

第228章 明智之一《知微》22 潘浚(1 / 2)

潘浚:小事见真章,别被“表面声势”迷惑

武陵郡的樊伷曾经引诱当地少数民族作乱,荆州的军事长官请求派一万人去讨伐他。孙权召来潘浚询问对策,潘浚说:“这事儿简单,五千人就够了。”

孙权纳闷:“你怎么这么看不起他啊?”潘浚解释:“樊伷只会耍嘴皮子,根本没真本事。以前他曾给州里的人办宴席,等到中午了,饭菜还没端上来,结果十几个人没等开饭就自己走了——从这件小事就能看出他没能力,就像看侏儒只要看一节身材,就能知道他整体的样子一样。”

孙权听了哈哈大笑,立刻派潘浚领兵,潘浚果然带着五千人就斩杀了樊伷,平定了叛乱。

不被“作乱声势”吓住,从“办宴席”的小事看实力,潘浚这“以小见大”的眼光太顶了!

要是潘浚跟着别人觉得“樊伷能煽动叛乱,肯定不好对付”,说不定就会多派兵、多费功夫。他的高明之处在于:看一个人有没有本事,不用等他干“大事”,从“办宴席这种日常小事”就能判断——连一顿饭都安排不明白,怎么可能有能力统领人马作乱?

潘浚的智慧,在于看透“能力藏在细节里,声势都是装出来的”:樊伷能引诱夷人作乱,看似有号召力,可连一场宴席都搞砸,暴露了他“没规划、没执行力”的本质,这种人根本撑不起大场面。

生活里遇到“嘴上说得厉害”的人,别轻易相信他的“大承诺”;职场上看同事能不能做事,也别只听他“吹得天花乱坠”,看他处理小事的态度和结果——连小事都办不好的人,大概率也扛不起大事。

【管理智慧】

一、潘浚的“小事识人术”:不看“吹得多响”,只看“具体事办得咋样”

樊伷敢撺掇作乱,肯定嘴上说得天花乱坠,比如“我能号召多少人”“我多有本事”,但潘浚盯的是“办宴席”这个实打实的小事——一顿饭能不能按时备好、能不能让客人满意,考验的是“执行力、规划力、责任心”,这些都是成大事的基础;连小事都办砸,说明根本没这些能力,再吹得厉害也是虚的。

就像现在有人说“我能搞定百万级项目”,结果让他组织个小会议,连会议室都没订好、资料也没打印,那他说的“搞定大项目”十有八九是吹牛——小事是“试金石”,能把小事办明白的人,才有可能扛大事;小事都掉链子的人,大事只会更拉胯。

当代案例1:职场“嘴炮同事”组织团建翻车,暴露能力差,后来项目也搞砸

公司有个同事老周,总跟领导吹“我以前带过几十人的团队,搞过大型活动”,领导信了,让他负责部门团建。结果老周把事儿办得一团糟:

-没提前踩点,选的农家乐离市区两小时车程,到了才发现没停车位;

-说好了“中午吃农家菜”,结果等到下午一点,菜才上了两道,还全是凉的;

-同事提“想玩个集体游戏”,他啥道具都没准备,只能让大家干坐着。

团建结束后,大家怨声载道。后来领导让他负责一个小项目,他果然又掉链子:没跟客户确认需求就开工,最后方案改了八遍,还延误了交付时间——跟樊伷一样,连团建这种小事都搞不定,还想扛项目?纯属做梦。潘浚要是在,早看出他“没实才”了。

当代案例2:商业“吹牛创业者”搞发布会翻车,暴露不专业,最后融资失败

朋友老吴接触过一个做智能家居的创业者小张,小张张口就说“我的产品能颠覆行业,半年内就能占领市场”,还拉了投资人开产品发布会。结果发布会现场全是漏洞:

-演示产品时,智能灯连不上网,半天没调试好,小张只能尴尬地说“信号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