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智囊里的管理学 > 第196章 上智之四《迎刃》31 朱胜非

第196章 上智之四《迎刃》31 朱胜非(1 / 2)

朱胜非:“拒无理别硬顶”,用“找依据拖延”比“讲道理对抗”更稳妥

苗傅、刘正彦发动叛乱后,勤王军队逼近京城。朱胜非(谥号忠靖)在朝中从中协调,帮助宋高宗(六龙代指皇帝)恢复帝位。事后朝廷下诏,任命苗、刘二人为淮南两路制置使,让他们带着部下去赴任。

当时朝廷巴不得这两人赶紧离开,他们的党羽张达却出了个主意,让二人请求朝廷赐“铁券”(古代免死凭证)。上朝辞行时,苗、刘二人就揣着文书,到朝堂上恳求朱胜非帮忙办铁券。

朱胜非没拒绝,反而让官吏拿笔,当场批示“同意上奏赐铁券”,还下令让相关部门“查历史惯例、按规矩制作”。苗、刘二人见事情成了,特别高兴。

第二天两人准备上朝时,郎官傅宿跑到漏院(大臣等待上朝的地方)说有急事,朱胜非赶紧让人把他请进来。傅宿问:“昨天收到您的堂贴,要给苗、刘二将赐铁券,这可是非同一般的恩典,现在真能办吗?”

朱胜非拿出昨天的堂贴,叫上其他执政大臣,点着蜡烛一起看。看了一会儿,他突然问负责的官吏:“让你们查历史惯例,查到了吗?”官吏说:“没查到相关记录。”他又问:“说按规矩制作,具体规矩是什么?”官吏又说:“不知道。”朱胜非接着问:“连惯例和规矩都没有,这铁券能赐吗?”

在场的执政大臣都笑了,傅宿也跟着笑,说:“我明白您的意思了!”随后就退下了。苗、刘二人没拿到铁券,也没法追究,只能乖乖赴任。

冯梦龙点评:妙就妙在不直接拒绝,却让这事自己黄了!

要是换成迂腐的儒生,肯定会搬出一堆大道理反驳,说“铁券不能随便赐”,反而会激起苗、刘二人的怒火。他们一旦又怒又怕,说不定会逼着朝廷破例,到时候反而不得不给。而朱胜非表面答应,实则用“查惯例、找规矩”的借口拖延,等对方反应过来,早就没理由再逼要,只能认栽。

朱胜非的智慧,在于看透“苗、刘二人要铁券是心虚,硬拒会激化矛盾”:他不直接说“不给”,而是用“走流程”的名义,把问题抛给“查惯例、定规矩”——找不到依据、说不清规矩,赐铁券的事自然就办不成。

很多时候,面对别人的无理要求,别只想着“摆道理反驳”,先顺着对方的话“走流程”,再用“缺依据、没规矩”的客观理由拖延,反而能让对方知难而退,还不会引发冲突。

【管理智慧】

一、朱胜非的“软怼逻辑”:不硬拒、不激化,用“流程漏洞”让不合理要求自灭

朱胜非不直接说“不能给铁券”,反而假装答应,核心是摸透了“叛将的死穴——想要铁券,却没底气硬抢;只要找不到‘给的依据’,他们就没理由闹”。

-硬拒的风险:苗、刘手里还有部曲(私兵),直接说“不给”,他们可能觉得“朝廷耍人”,当场翻脸再叛乱,刚稳定的局面又会乱;

-假装答应的好处:先稳住他们,不让矛盾激化;再把“给铁券”的前提,绑在“查典故、按规矩”这两个“不可能完成的条件”上——没典故就没法理依据,没规矩就没法制造,最后只能“给不了”,叛将也挑不出理,总不能逼着朝廷“造个没规矩的铁券”吧?

这就像“有人跟你要‘公司没规定的特权’,你不直接说‘不行’,反而说‘得查公司制度、走审批流程’,最后查不到制度、审批通不过,对方自然就放弃了”——不红脸、不结仇,还能把事挡回去。

当代案例1:老员工要“免打卡特权”,hR用“查制度+走审批”软怼,没激化矛盾

某公司的老员工老郑,仗着自己干了10年,跟hR提“我家远,以后想免打卡,反正我活儿不少干”。hR知道“免打卡”没制度依据,硬拒肯定会让老郑觉得“公司不念旧情”,反而闹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