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智囊里的管理学 > 第166章 上智之四《迎刃》01 子产

第166章 上智之四《迎刃》01 子产(2 / 2)

子太叔问子产为什么要这么做,子产说:“鬼魂有了归宿,就不会再作乱害人了。我这么做,是给良霄的鬼魂找个归宿啊。”子太叔又问:“那立公孙泄又是为什么呢?”子产回答:“是为了给百姓一个合理的说法。”

原来,只因为“鬼魂作乱”就给良霄立后,不符合礼法;所以子产顺便也立了同样有先祖被诛的公孙泄,把这事归为“延续断绝的宗族祭祀”,用符合道义的名义向百姓解释,让大家更容易接受。

冯梦龙点评:子产不仅懂人与鬼之间的心理门道,更妙的是“立公孙泄”这一步!

表面是按“安抚鬼魂”的说法做事,实际用的是符合人情礼法的手段。他真正做到了把百姓的安稳放在首位,又不被“鬼魂作祟”的迷信说法迷惑。换成别人,要么盲目信鬼、慌手慌脚,要么硬斥迷信、不管百姓恐慌,子产却两头兼顾,用一个巧妙的办法既安了民心,又守了规矩。

子产的智慧,在于看透“百姓怕的不是鬼,是未知和恐慌”:他没去争论“有没有鬼魂”,反而顺着“鬼魂需归宿”的说法,用“立后”的实际行动给百姓一个“定心丸”;又加立公孙泄,让这事符合礼法,堵住了非议。很多时候,面对谣言或迷信引发的恐慌,别只想着“讲道理、破谣言”,先顺着百姓的心理找个合理的解决办法,反而能更快稳定局面。

【管理智慧】

一、子产的“解慌逻辑”:不怼迷信、不搞仪式,用“人间规矩”给恐慌找出口

子产不驱鬼、不辟谣,反而立两个继承人,核心是摸透了“民众恐慌的本质——不是真信鬼,是怕‘未知的威胁没处安放’”。当时老百姓怕的不是“伯有本人”,是“连高官都能被鬼魂‘杀死’,自己更没安全感”;而“立后”相当于给大家一个“心理安慰剂”:伯有有了继承人,“鬼魂”就“安心了”,不会再乱害人——这不是信鬼,是用“老百姓能理解的方式(续香火、安鬼魂)”,按“人间道义(继绝宗嗣)”解决问题,比硬说“别信谣言”管用多了。

放到现代场景(社区迷信恐慌、企业谣言焦虑、校园传言恐惧),这个逻辑就是“遇到‘靠理性辟谣没用’的恐慌,别硬怼‘你别迷信’,要给恐慌找个‘合理出口’——用大家能接受的规矩、能感知的行动,让大家‘心里有底’,恐慌自然会散”。

当代案例1:社区传“老楼闹鬼”,物业不辟谣,搞“楼史温情展”化解恐慌

某老小区有栋30年的老楼,最近总有人传“晚上能听见楼道有脚步声,是以前住这儿的老人鬼魂回来了”,甚至有住户说“家里东西莫名移位,肯定是闹鬼”,吓得好几户想搬家。

物业没贴“禁止迷信”的告示,反而搞了个“老楼故事展”:

1.找楼里住了20年以上的老居民,收集他们的老照片(比如以前楼里办春晚、帮邻居修水管的照片)、手写故事,贴在楼道墙上;

2.在一楼大厅摆个“楼史角”,放着老楼建设时的图纸、居民捐赠的旧物件(比如80年代的缝纫机、老电表),还请老居民每周来“值班”,给年轻人讲楼里的暖心事儿。

结果没两周,没人再提“闹鬼”了——住户们看了老照片、听了暖心故事,觉得“这楼里都是人情味,哪有什么鬼魂”,反而更爱这栋楼了。要是物业当时硬说“别瞎传,哪来的鬼”,只会让住户觉得“物业不重视我们的害怕”,反而更想搬家。

当代案例2:企业传“办公室风水差”,老板不请大师,改环境给员工“掌控感”

某互联网公司搬新办公室后,接连出了几件小事:有员工摔了一跤、两个项目临时被叫停、有人电脑坏了丢了文件。于是有人传“新办公室风水不好,靠窗的工位冲‘煞气’”,连部门主管都开始“换工位避煞气”,员工心思全不在工作上。

老板没批评“你们怎么这么迷信”,反而开了个“办公环境改造会”:

1.让每个部门自己设计工位布局(比如靠窗工位想放绿植、挂窗帘,都能提需求),行政部统一采购;

2.在茶水间设“减压角”,放着按摩仪、解压玩具,还请了心理咨询师每周来坐班,帮大家疏解压力。

改造完后,员工们忙着布置自己的工位,没人再提“风水”——大家觉得“工位是自己设计的,舒服又安心”,反而更专注工作了。要是老板当时硬怼“迷信没用,好好干活”,只会让员工觉得“老板不理解我们的焦虑”,反而更抵触工作。

二、评注的“关键透悟”:子产的妙,在“用人间规矩圆鬼神说法”

评注里冯梦龙说子产“不但通于人鬼之故,尤妙在立泄一着”——意思是子产不是真懂“鬼神之道”,而是懂“怎么用人间的规矩,把‘鬼神说法’圆过去”。单立伯有的儿子,会落人口实“为厉鬼破例,不合道义”;加立公孙泄,就把“安抚鬼魂”变成“延续贤臣血脉”,既符合当时的礼法,又让老百姓觉得“这是正经事,不是怕鬼”——既解决了恐慌,又守住了规矩,还没人能挑错。

这放现代就是“化解恐慌的高阶技巧:别跟‘恐慌的说法’较劲,要给‘说法’找个‘合理的人间解释’”。比如社区传“闹鬼”,别较劲“没有鬼”,要给“脚步声”找个解释(比如老水管响、邻居晚归),再用“暖心故事”冲淡恐惧;企业传“风水差”,别较劲“风水是迷信”,要给“出事”找个解释(比如新办公室地面滑、项目流程没理顺),再用“改造环境”给大家安全感——比硬怼管用多了。

三、反面案例:硬怼迷信、只堵不疏,反而让恐慌更凶

很多人遇到“迷信恐慌”,总觉得“只要说透‘这是假的’就行”,结果反而把恐慌推得更凶:

- 某小学有学生传“学校后山有‘黑影’,是以前的学生鬼魂”,老师在班会课上骂“你们别瞎编,世界上根本没有鬼”,结果学生们更怕了,甚至有人不敢去后山厕所;要是老师像子产一样,带学生去后山搞“自然观察活动”,让大家看看“黑影是树影、风声是树叶响”,再讲“后山以前是果园,老园丁还在这种过果树”,学生肯定不会再怕。

- 某小区传“用小区的井水会生病,是井里有‘脏东西’”,物业硬说“井水检测合格,别信谣言”,结果没人敢用井水,甚至有人开始囤瓶装水;要是物业像子产一样,公开检测报告,再搞“井水烹饪大赛”,让居民用井水做包子、煮茶,大家一看“喝了没事还好吃”,恐慌自然就散了。

四、核心启示:遇到迷信恐慌,记住子产的2个“不犯傻”

1.不犯“硬怼迷信”的傻:别一遇到“鬼、风水”这类说法,就急着说“这是假的、别迷信”——老百姓怕的不是“鬼”,是“没安全感”,硬怼只会让他们觉得“你不懂我”,反而更信恐慌说法;

2.不犯“只堵不疏”的傻:别只想着“禁止传谣”,要给恐慌找“出口”——子产用“立后”给“鬼魂”找归宿,物业用“老楼展”给“恐惧”找温情,老板用“改环境”给“焦虑”找掌控感,只有疏堵结合,才能真的化解恐慌。

【原文】子产

郑良霄既诛,国人相惊,或梦伯有良霄字。介而行,曰:“壬子余将杀带,明年壬寅余又将杀段!”驷带及公孙段果如期卒,国人益大惧。子产立公孙泄泄,子孔子,孔前见诛及良止良霄子以抚之,乃止。子太叔问其故,子产曰:“鬼有所归,乃不为厉。吾为之归也。”太叔曰:“公孙何为?”子产曰:“说也。”以厉故立后,非正;故并立泄,比于继绝之义,以解说于民。

评:不但通于人鬼之故,尤妙在立泄一着。鬼道而人行之,真能务民义而不惑于鬼神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