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店长没急着“辩解说‘没过期不算错’”,也没“找配货员追责罚款”,反而做了两件事:一是在超市门口贴告示“最近买了xx批次牛奶的顾客,不管有没有开封,都能来换新鲜日期的牛奶,还额外送一盒酸奶”;二是让员工主动联系在超市办过会员、可能买过这批牛奶的顾客,提醒他们来换。
结果不仅没人再抱怨,反而有顾客说“超市够意思,以后还来买”——换牛奶花了点成本,但保住了口碑。要是店长当时硬说“没过期不用换”,或者“罚配货员的钱抵损失”,只会让顾客觉得“超市不把消费者当回事”,反而丢了生意。
当代案例2:社区办“老年卡”,居民误填无效信息,居委会主动帮忙重填,不搞“让居民自己跑腿改”
某社区给60岁以上老人办“老年卡”(能领补贴、免费乘公交),很多老人因为“眼花、不懂填表规则”,填错了身份证号、住址等信息,导致卡办不下来。
居委会没让老人“自己再跑一趟、重新填表”,反而派了3个工作人员,带着正确的信息表(从社区户籍系统里调的),上门找填错表的老人:“您之前填的信息有点错,我们帮您改好了,您再签个名就行,不用再跑了。” 还顺便帮老人把填错的旧表收回来作废。
老人们特别感动,说“居委会比孩子还贴心”——要是居委会让老人“自己跑腿改”,很多老人行动不便,可能就放弃办卡了,反而享受不到补贴;主动上门帮忙,既解决了问题,又暖了人心。
二、对比“官吏的短视”:程卓的“不追利”,才是真的“顾大局”
那些官吏觉得“追验假印纸能赚钱”,是“短视的小利思维”——只看到“能罚多少钱、给州府添多少收入”,没看到“折腾百姓会引发的民怨”;而程卓的“不追利”,是“长远的大局思维”——知道“百姓安稳了,州府的税、治安、口碑都会好”,这比“一次性的罚款”重要得多。
就像现在有些企业,遇到“用户买了有小问题的产品”,不是“主动退换”,而是“让用户自己举证、走复杂的售后流程”,看似省了成本,实则丢了用户;而聪明的企业会“主动兜底”,比如“衣服洗一次有点掉色,直接给用户换件新的,不用寄回旧的”——看似亏了一件衣服的钱,却换来了用户的长期信任。
三、核心启示:遇到“无辜者受牵连”的问题,记住程卓的2个“不犯傻”
1.不犯“一刀切追利”的傻:别看到“能罚款、能追责”就眼馋,先想“是不是多数人无辜”——无辜者多,就别折腾他们,更别赚他们的“罚款钱”;折腾无辜者,只会失人心、引矛盾,比赚的那点钱亏得多。
2.不犯“让无辜者自己买单”的傻:别让无辜者“自己跑腿、自己改错、自己承担损失”,要主动“兜底”——比如程卓帮百姓换真印纸、超市帮顾客换牛奶、居委会帮老人改表格,帮百姓解决问题,才是真的“为民办事,不是为民添堵”。
【原文】程卓
休宁程从元卓守嘉兴时,或伪为倅厅印纸,与奸民为市,以充契券之用。流布既广,吏因事觉,视为奇货,谓无真伪,当历加追验,边批:其言易人。则所得可裨郡计不少。公曰:“此不过伪造者罪耳。若一一验之,编民并扰。吾以安民为先,利非所急也。”乃喻民有误买者许自陈,立与换印。陈者毕至,一郡晏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