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智囊里的管理学 > 第83章 上智之二《远犹》35 孙伯纯

第83章 上智之二《远犹》35 孙伯纯(2 / 2)

孙伯纯不让用鳔胶代替弩桩,不是“故意给百姓添麻烦”,是怕“一次妥协,次次被拿捏”——朝廷这次知道海州没军器,可能只是临时要一次;但要是用鳔胶代替,就等于给朝廷递了个“海州能出替代材料”的信号,以后不管海州有没有,都会年年要,变成“固定摊派”,百姓只会被压榨得越来越狠。

核心逻辑:“临时替代”是坑的开始,一旦接了就甩不掉

这就像职场里,同事说“这个报表我忙不过来,你帮我做一次,下次我自己来”,你要是帮了,下次他还会找你,最后“帮一次”变成“你负责做报表”;孙伯纯就是那个“一开始就不接临时活”的人,从根上断了“被长期甩锅”的可能。

当代案例:公司部门拒“临时代做”,避免变成“固定背锅侠”

某互联网公司的市场部,行政部因为“活动物料没人做”,找市场部临时帮忙:“就一次活动,你们帮着设计下海报,下次我们自己招设计”。市场部总监没同意,说:“设计不是我们的职责,这次帮了,以后所有活动物料你们都会找我们,我们的核心业务(做推广、拉客户)会受影响。你们要么临时找外包,要么赶紧招设计,别让我们接不属于自己的活。”

后来行政部找了外包,也招了设计,没再找市场部;而隔壁公司的市场部,因为帮行政做了一次物料,后来行政天天把设计活推给他们,市场部的推广任务完不成,还被老板骂“效率低”——这和孙伯纯拒用鳔胶的逻辑一样:临时替代看似省事,实则是“甩锅的开始”,一开始不拒绝,以后就成了你的固定职责。

三、核心启示:想避“长期坑”,记住孙伯纯的2个“不犯傻”

孙伯纯的智慧,说到底就是“不犯傻贪短期利,不犯傻接临时坑”——这两点不管是看产业、接任务,还是日常决策,都能帮你避开“短期爽、长期垮”的陷阱:

1.不犯傻“见利就上”:先想“这利能赚多久?以后会有啥麻烦?”

遇到“能赚钱、能省事”的事,别先急着答应,先问自己:“供需平衡吗?会不会过剩?以后会不会有后遗症?” 孙伯纯没急着设盐场,是怕过剩;农民没问光伏能不能长久,最后赔了钱——短期利再香,要是后面跟着大麻烦,不如一开始就不碰。

2.不犯傻“好说话”:别接“不属于自己的临时活”,一次都不行

遇到“临时帮个忙”的请求,先想“这会不会变成我的固定活?会不会影响我的核心事?” 孙伯纯没接鳔胶代军器,是怕长期摊派;市场部没接设计活,是怕影响核心业务——好说话一次,就会有无数次,最后把自己的事都耽误了。

【原文】孙伯纯

孙伯纯史馆知海州日,发运司议置洛要、板浦、惠泽三盐场,孙以为非便。发运使亲行郡,决欲为之,孙抗论排沮甚坚。百姓遮县,自言置盐场为便。孙晓之曰:“汝愚民,不知远计。官卖盐虽有近利,官盐患在不售,不患在不足。盐多而不售,遗患在三十年后。”至孙罢郡,卒置三场,其后连海间刑狱盗贼差役,比旧浸繁,缘三盐场所置。积盐山积,运卖不行,亏失欠负,动辄破人产业,民始患之。又朝廷调军器,有弩桩箭干之类。海州素无此物,民甚苦之,请以鳔胶充折。孙谓之曰:“弩桩箭干,共知非海州所产,盖一时所须耳。若以土产物代之,恐汝岁岁科无已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