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荧:“职场分寸感天花板”!稳局又护体面
胡荧有天早朝,接旨时跪下去又站起来,腰带不小心掉在了地上。换别人早慌了神,胡荧却一点不忙,慢悠悠弯腰捡起腰带系好,再规规矩矩叩头,然后走回自己的队伍里。旁边负责纠察礼仪的御史看了,也挑不出毛病,没法弹劾他。
更绝的是正统十三年,彭鸣刚中了状元,按规矩第二天要上殿谢恩。头天晚上彭鸣太激动,坐着等天亮,结果到了凌晨四点,靠着桌案睡着了,直接错过了早朝。纠仪御史立马奏报皇上,请求让锦衣卫把彭鸣“拿”(抓)来问罪。皇上已经准了这个请求,胡荧却从队伍里站出来奏道:“状元彭鸣没来,应该让锦衣卫去‘找’他,而不是‘抓’他。”皇上一听觉得在理,就改了主意。要知道,要是真按“抓”来办,新科状元跟犯人似的被揪来,不仅彭鸣丢尽脸面,朝廷的斯文体面也没了。胡荧这两步操作,全是顾全大局的老成熟练,把“体面”二字拿捏得死死的。
【管理智慧】
一、胡荧的“稳局逻辑”:不是不遵规矩,是“小事不扩大,大事护体面”
不管是自己掉腰带,还是救彭鸣,胡荧都没打破规矩,却把“尴尬”“难堪”降到了最低。他的思路拆开来,就是现代职场里最缺的“分寸感智慧”——不因为小失误慌神,不因为别人犯错就小题大做,始终把“整体体面”放在第一位。
1.自己犯小错:不慌不忙“补锅”,不扰大局就是守规矩
早朝掉腰带是“礼仪小失误”,但要是胡荧慌慌张张捡腰带,要么磕绊摔倒,要么耽误接旨流程,反而会变成“大失礼”;他慢悠悠处理,既没打乱早朝节奏,也没让皇上和大臣们尴尬,御史自然没理由弹劾。这就像现在职场里:
部门开全员会,你作为主讲人,刚上台就把手里的ppt翻页器掉在地上。要是你手忙脚乱去捡,还踩了自己的鞋,台下肯定有人偷笑,会议节奏也会乱;但你要是像胡荧一样,笑着弯腰捡起,说句“差点给大家整个小插曲,咱们继续”,既化解了尴尬,又没影响会议,反而显得你从容大方。
2.别人犯大错:换个“说法”留体面,比硬刚规矩更显格局
彭鸣失朝确实该追责,但“拿”(抓)和“找”差着天壤之别——“拿”是把状元当犯人,透着“朝廷没容人之量”;“找”是“担心他出意外,去寻他回来”,既没违背“追责”的初衷,又护了彭鸣的状元体面,还保住了朝廷的斯文。这就像现在职场里:
新人第一次给客户做汇报,路上堵车迟到了半小时。要是你当场说“把他叫进来,好好说说他”,客户会觉得“你们团队连时间都守不住”,新人也会吓得汇报出错;但你要是说“不好意思,新人可能对路线不熟,我去看看他到哪了”,既给客户解释了原因,又给新人留了台阶,等新人来了,调整好状态就能顺利汇报——硬守规矩容易伤体面,灵活一点反而能把事圆回来。
二、当代“胡荧式稳局”案例:不慌不忙化解尴尬,护人护体面还成事
胡荧“小事稳、大事护”的思路,现在职场、生活里用起来特别顺手——遇到小失误不慌,看到别人犯错不怼,反而能把“尴尬局”变成“加分局”。
案例1:开会掉文件不慌捡,经理靠“稳”赢客户信任
某公司跟大客户谈合作,市场部王经理负责讲方案。刚打开ppt,手里的方案册没拿稳,“哗啦”全掉在地上,里面的便签、数据表格撒了一地。客户那边有人皱了皱眉,王经理的下属也紧张得攥紧了手。
结果王经理没慌,笑着说:“咱们这方案细节太多,连册子都想让大家多看几眼。”一边说一边弯腰,按页码顺序慢慢把文件捡起来理好,还故意翻到有客户logo的那页,说“您看,咱们特意把贵司的需求标在最前面”,然后接着讲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