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智囊里的管理学 > 第42章 上智之一《见大》41 王旦

第42章 上智之一《见大》41 王旦(2 / 2)

李姐退会后,把老周和老吴叫到小会议室:“你们俩刚才在王总面前吵,不仅让王总下不来台,传出去其他部门还得说咱们‘新品还没做就内斗’。老周,你先算下‘300万推广能触达多少用户’;老吴,你再评估下‘剩下200万改bug能提升多少用户留存’,咱们按数据说话。”

第二天,李姐拿着数据跟cEo汇报:“300万推广能触达80万用户,200万改bug能让留存提15%,不如先给300万推广+100万应急改bug预算,剩下100万等首月数据出来再定。” 老周和老吴都没意见,cEo还夸李姐:“还是你会处理,没让这事闹僵。”——李姐的操作,就是王旦“先拦火、再私下捋、最后择机定”的现代版:不当场判对错,用数据找折中方案,比硬刚管用。

案例2:设计&产品经理吵方案,经理老张“缓一步”,吵出的矛盾变成“互补的方案”

某电商公司的产品经理小夏,想让设计师小杨把“商品详情页”做得更花哨,加更多动效;小杨觉得“动效太多加载慢,用户会划走”,两人在项目会上吵了起来,小夏说:“你懂不懂用户喜欢啥!” 小杨怼:“你懂不懂设计逻辑!”

项目经理老张没当场劝“别吵了”,反而跟大家说:“他俩的点都对,小夏想提升用户停留,小杨想保加载速度。不如先散会,小夏你找3个竞品详情页,看看人家怎么平衡;小杨你做2版设计,一版多动效,一版简洁,咱们下午测下用户反馈。”

下午测试后,数据显示“简洁版加载快,停留时间反而比动效版长10秒”。小夏主动说:“还是你考虑得周全,就按简洁版来,我再在文案上优化,提升转化。” 小杨也说:“我可以在关键位置加个小动效,不影响加载。” 最后方案通过,两人还成了搭档——老张的“缓一步测数据”,和王旦“不急于处罚,先找解决办法”的逻辑一模一样:冲突不是为了争对错,是为了找到更好的方案,缓一缓能更理性。

三、核心启示:遇到职场冲突,记住“3个不着急”

王旦的灭火智慧,说到底就是“不着急判对错、不着急发脾气、不着急下结论”——用“缓”的功夫,把情绪化的冲突,变成理性的解决。不管是面对上级面前的冲突、跨部门矛盾,还是团队内争执,记住这三点:

1.不着急“当场表态”:先拦火,再处理

遇到有人在上级面前吵架、跨部门互撕,别先急着说“你对”“他错”,而是先做“缓冲动作”:比如“咱们先捋捋问题,别激动”“这事我回头跟大家细聊”,先把火气压下来;

就像王旦劝皇帝“回后宫歇着”,李姐劝cEo“先见投资人”,缓冲是为了避免“情绪化决策”,给理性留空间。

2.不着急“当众打脸”:私下沟通比公开批评更有效

下属或同事犯了错(比如御前无礼、会议争执),别当众骂他“没规矩”,而是私下找他聊:“你刚才那样做,有啥问题,以后该咋改”;

就像王旦私下切责王钦若,老张私下帮小夏和小杨捋方案,私下沟通能保住对方的面子,还能让他真心接受建议,比公开打脸更能解决问题。

3.不着急“快速收尾”:找对时机比“快处理”更稳

冲突不是“越快解决越好”,比如皇帝想当场关大牢,王旦却等了几个月再罢免;cEo想当场开除总监,李姐却等第二天出数据方案;

慢一点是为了“找更周全的办法”,既解决问题,又不留下后遗症(比如没人觉得“老板记仇”“主管偏心”),这样处理才叫“稳”。

【原文】王旦

王钦若、马知节同在枢府,一日上前因事忿争。上召王旦至,则见钦若喧哗不已,马则涕泣曰:“愿与钦若同下御史府。”旦乃叱钦若下去。上怒甚,欲下之狱。旦从容曰:“钦若等恃陛下顾遇之厚,上烦陛下。臣冠宰府,当行朝典,然观陛下天颜不怡,愿且还内,来日取旨。”上许之。旦退,召钦若等切责,皆皇惧,手疏待罪。翌日,上召旦曰:“王钦若等事如何处分?”旦曰:“臣晓夕思之,钦若等当黜,然未知使伏何罪?”上曰:“对朕忿争无礼。”旦曰:“陛下圣明在御,而使大臣坐忿争无礼之罪,恐夷狄闻之,无以威远。”上曰:“卿意如何?”对曰:“愿至中书,召钦若等,宣示陛下含容之意,且戒约之。俟少间,罢之未晚。”上曰:“非卿言,朕固难忍。”后数月,钦若等皆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