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滉&钱镠:古代“人岗匹配天花板”,适配最关键
韩滉负责管理三吴地区时,选拔下属特别有一套——不管是谁,都能根据他的能力安排到刚好合适的岗位上。
有个老朋友的儿子来投奔他,这人没啥别的本事,就是性格特别内向。韩滉曾叫他来参加宴会,整场下来他都端端正正坐着,没跟旁边人说过一句话。
韩滉却把他安排到军中,让他负责看守仓库大门。没想到这人每天早上准时到岗,往那儿一坐就待到傍晚,全程一动不动。手下的士兵和小吏,没一个敢随便进出仓库搞小动作的。
吴越王钱镠有次逛自家府里的花园,看见园丁陆仁章种花草、打理园子特别有想法,就默默记在了心里。
后来淮南的军队围攻苏州,钱镠想起了陆仁章,派他去给城里送信。陆仁章还真不负所望,顺利把信送到,还带回了城里的消息。钱镠之后还特意把这件事跟自己的孙子们讲,让他们学着点。
冯梦龙点评:用人天花板,不过如此。要是都像韩滉、钱镠这么用人,天下就没有没用的人,也没有办不成的事了!根据史书记录:淮南军队围攻苏州时,用“洞屋”(一种带防护的攻城工具)攻城。苏州守将孙琰在长竿顶端装了轮子,垂下绳子拴上大椎,一扯绳子就能把洞屋的顶掀开,攻城的敌人瞬间暴露。敌人用炮攻城,守军就张开大网挡住,淮南军队根本攻不下来。
吴越国派兵来救援时,苏州有条水道能通到城里。淮南军在水里张了网,还挂了铃铛,就算鱼鳖游过都会响,根本没法偷偷进城。
吴越国的都虞侯司马福想潜进城里,就故意用竹竿去碰网。敌人一听见铃声,就会把网举起来查看,司马福趁机钻过去。他在水里待了整整三天,才成功进城。
从此以后,城里的守军和城外的援兵能互通号令、配合行动,淮南军都觉得这事太神奇了,以为有神仙帮忙。有人怀疑这事儿和陆仁章送信是同一件事,可能是史书记载时姓名记混了。
【管理智慧】
一、韩滉的“反向用人术”:不挑“全能选手”,只找“岗位适配者”
韩滉没嫌弃“故人子”没本事,反而把他的“缺点”(内向、不爱说话、坐得住)变成了“优点”——管仓库门最需要的就是“认死理、坐得住、不徇私”,这人刚好符合。他的用人逻辑放到现在,就是职场里的“精准适配”:
1.不看“会啥”,先看“岗位要啥”:管仓库不用会搞人际关系,不用会写方案,只要能守住门、别让闲人进就行;就像现在招保安,不用他会编程,只要责任心强、熬得住就行;
2.把“特点”当“技能”,不是“缺点”:这人“不爱说话”在酒局上是缺点,在管仓库时就是优点——不会跟吏卒闲聊拉关系,自然不会徇私放行;就像有人“认死理”在谈判时是缺点,在做质检时就是优点,不会放过任何瑕疵。
当代案例:互联网公司“内向员工逆袭记”,把“社恐”变成“质检王牌”
公司有个叫小王的员工,刚入职时被分到销售岗,结果他见了客户就紧张,连话都说不利索,试用期快到了还没开单,领导都想劝退他。
二、钱镠的“潜力挖掘术”:不看“身份标签”,只看“做事的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