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寒门贵族(1 / 2)

在朝廷多管齐下的分化瓦解策略下,江南叛军看似庞大的联盟,从内部开始迅速崩解。

而此刻,养心殿内。

鎏金蟠龙香炉升腾的青烟笔直如柱,触到殿顶彩绘藻井时方悄然弥散,恰如殿中凝重得近乎凝滞的气氛。

秦易端坐御案之后,案上堆积如山的。

这些是今岁春闱会试各地呈报的举子名录与家世册籍。

他修长的手指逐页翻过,原本平静的神色随书页渐深而覆上寒霜,眉头蹙成了深深的沟壑。

名录之上,十之八九皆是簪缨世族、地方豪强出身,名姓之后常缀着父祖官衔与家族郡望。

偶见几个看似清寒的名字,细查之下,亦多与世家有着姻亲或门生故吏的牵连。

真正无依无靠、出身田舍郎的学子,寥寥无几,宛如广袤沙海中的几粒微尘,转瞬便被淹没。

“陛下。”

新任礼部尚书躬身禀报,这位以持重闻名的老臣,声音在寂静大殿中格外清晰。

“今科会试,各地赴京举子共三千一百二十七人。据初核,出身世家大族、官宦门第者约占七成五,地方富户子弟约占两成,而身家清白、出身寒微者……不足半成。”

念到最后一字,他的声音不由自主地沉了下去,带着难以掩饰的凝重。

秦易猛地合上手中册籍,“啪”的脆响惊得殿内侍立的太监肩头微颤。

他缓缓抬眼,目光锐利如鹰隼,扫过下方垂手恭立的重臣,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

“好一个‘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朕看,分明是‘天下世家,尽占科场’!这科举,何时成了他们几家几姓私相授受、垄断仕途的工具?!”

他霍然起身,带起一阵凛冽寒气。

始皇帝的雄魂,此刻在他胸中激荡,与眼前僵化腐朽的局面形成尖锐对峙,胸中无名火熊熊燃烧,几乎要冲破胸膛。

“传朕旨意!”

秦易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帝王威权,在空旷大殿中回荡。

“即日起,改革科举取士制度!其一,废除现行‘投牒自进’之制,改为各州县官府依据学子才学品行,结合乡评里选公开荐举,再经朝廷派员复核,方可取得应试资格!严查冒籍、代考,杜绝滥竽充数!”

“其二,进士科外,增设明算、明法、明工、明医等实用科目!广纳精通术数、律法、营造、医药的实学之才,经世致用,不拘一格!”

“其三,亦是最紧要者!各地州县学额及会试资格名额,寒门子弟、平民出身者所占比例,不得少于五成!朕要让天下真正的英才,无论出身高低、家境贫富,皆有晋身之阶!”

这道旨意如九天惊雷,骤然劈在表面平静的朝堂之上,瞬间掀起滔天巨浪。

“陛下!陛下三思啊!”

一位须发皆白、历经数朝的老臣踉跄出列,扑通跪倒在地,以头抢地,声音凄怆。

“科举取士乃历代先皇所定,沿袭数百载,是朝廷取士根本、天下文脉所系,岂能轻易更张?若寒门子弟占据半数学额,恐学识粗疏难当大任,更恐引致士林动荡、人心不稳啊!”

他未说出口的潜台词,满朝皆知。

这无疑是动了世家大族维系权势的命根子。

“恐怕什么?”

秦易的目光如冰冷刀锋,直刺那老臣。

“恐怕断了你们世家子弟的青云之路?恐怕再不能将官位视作囊中之物、世代相传?!朕就是要革除这积弊!让天下有才学、有抱负之人,不论门第高低、家世贫富,皆能凭才学为国效力、为民请命!这才是科举取士的初衷!”

退朝后,秦易心绪难平,信步踱入御书房。

却见探春正立于书案前,神情专注地整理着几摞待批阅的奏章,将其分门别类,摆放得井井有条。

“陛下。”

探春见他面色沉郁,眉宇间带着挥之不去的愠怒,便放下手中活计,轻声道。

“科举改制之事,臣妾整理奏章时略有耳闻,朝堂之上想必争议颇大。”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