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新政难行(2 / 2)

宝钗连忙上前一步,恭敬引见。

“回陛下,这是臣妾的堂妹,姓薛,名宝琴。自幼随家父行商,游历四方,近日方才返京,今日特来宫中探望臣妾。”

薛宝琴上前一步,姿态优雅地盈盈下拜,声音清亮如玉珠落盘。

“民女薛宝琴,参见陛下,愿陛下万福金安。”

秦易打量着这位素有“艳冠群芳、才思敏捷”之名的少女,见她虽年纪尚轻。

但举止从容不迫,气度清华,面对天威亦能不卑不亢。

心中已是暗暗点头,有了几分计较。他转而看向一旁的探春,语气平和了些许。

“贾府之事已了,你在宫中,可还习惯?”

探春闻言,神色一正,恭敬回禀。

“探春戴罪之身,承蒙陛下天恩浩荡,不究前愆,反予庇护,得以保全性命,安居宫中。如今一切安好,每日读书习字,不敢懈怠,唯有感激涕零,铭记于心。”

贾府被抄,秦易惜其才具与心性,特下恩旨将她接入宫中,免其流离之苦。

这份恩情,探春始终深怀于心。

宝钗见气氛缓和,便谨慎地回禀方才所议之事。

“回陛下,臣妾正与黛玉妹妹、探春妹妹商议宫中用度精简之策。如今新政推行,百业待兴,国库开支甚巨。臣妾愚见,宫中用度,或可适当裁减,一则可为国库节省开支,充作军饷新政之需;二则,亦可为天下臣民做出表率,彰显陛下与朝廷厉行节俭、共度时艰之决心。”

迎春接过话头,条理清晰地补充道。

“臣妾近日查阅前朝宫中旧例,发现许多用度确属奢靡无度,虚耗甚巨。例如各宫份例绸缎、时新玩器、节庆赏赐等项,若能仔细厘定章程,剔除浮费,裁减三成用度,应非难事。所省银钱,数目定然可观。”

“你们能居安思危,主动为朝廷分忧,想到这一层,甚好,朕心甚慰。”

他话锋却微微一转,目光变得深沉起来。

“不过……仅靠宫中裁减用度,对于推行新政、打破积弊而言,仍是杯水车薪。”

他目光扫过亭中四位各具特色的聪慧女子。

“新政要得以畅行,关键在于打破旧有的利益格局,建立新的秩序。朕思虑良久,欲设立‘皇家商号’,由朝廷直接经营盐、铁、茶、马等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逐步收回被地方豪强、世家大族垄断之利,你们以为此策如何?”

一直静听未语的薛宝琴,此刻眼眸一亮,突然开口,声音清晰而坚定。

“陛下此计,高瞻远瞩,民女以为甚妙!昔年民女随家父行商至两淮,曾亲见盐商把持盐务,操纵盐价,以致官盐价高而质劣,私盐泛滥,百姓苦不堪言,朝廷盐税亦大量流失。若能由朝廷设立商号,统一产销,规范管理,则必能平抑物价,杜绝私弊,既可充盈国库,更能惠及天下苍生,实乃利国利民之良策!”

秦易闻言,不由得多看了宝琴两眼,目光中的欣赏之意更浓。

“薛姑娘年纪虽轻,见识却不凡,能洞察时弊,直指关键,难得。”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而沉稳的脚步声由远及近。

周仓身着戎装,快步来到亭外,单膝跪地,声音带着一丝紧绷。

“启奏陛下!江南八百里加急军报!顾、陆、朱三大世家,联合江南数十家豪强士绅,以‘清君侧,诛独夫’为名,煽动佃户、家丁、乃至部分地方卫所兵卒,聚众数万,已攻占江宁府下辖两县,公然竖起反旗!”

亭内瞬间一片死寂。

琴音早已断绝,黛玉、宝钗、探春脸上皆露出担忧之色,目光齐齐投向秦易。

薛宝琴亦是秀眉微蹙,凝神静听。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秦易脸上非但没有怒色。

反而缓缓浮现出一抹冰冷而残酷的笑意,那笑容仿佛嗜血的猛兽终于等到了猎物入网。

“终于……都跳出来了。也好,省得朕一个个去找。”

他转向周仓,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决定无数人生死的绝对冷酷。

“传朕旨意:命征北大将军韩铮,即刻从北疆前线分精兵五万,由其副将统领,火速南下平叛。告诉他,朕不要俘虏。所有参与叛乱之首脑、骨干,及负隅顽抗者,一律就地正法,以儆效尤。朕要用他们的血,来浇灌新政的根基,让天下人都看清楚,对抗朝廷,对抗朕之意志,会是何等下场!”

这道充满血腥气的旨意,让亭内众女都下意识地倒吸了一口凉气。

即便是心志坚毅如探春,脸色也不由得微微发白。

“陛下。”

黛玉忍不住轻声开口,眼中带着一丝不忍。

“如此……是否太过酷烈?牵连未免……”

“爱妃。”

秦易打断她的话,目光深邃地望向南方,仿佛能穿透宫墙,看到那片即将被鲜血染红的土地。

他的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一种开创者独有的决绝。

“这大厦天下,沉疴已久,是时候来一次彻彻底底的大清洗了!唯有浴火,方能重生!朕,意已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