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和帝收敛心神,沉声道。
“臣要弹劾忠顺亲王、贾赦、史鼐等一十二人!”
林如海声音陡然拔高,如同惊雷炸响在寂静的大殿。
“此辈结党营私,把持六部要职;贪墨国帑,数额累万;侵占民田千顷,逼死人命数十,民间怨声载道!更在南疆战事期间,暗通叛军,输送粮草军械,资敌牟利,致使前线将士无辜流血,社稷险些倾覆!此等行径,罪大恶极,人神共愤!臣已查得确凿证据,在此呈上!”
说罢,他高举手中奏折,身后数名御史齐齐出列,同声附议,各自捧着卷宗上前,文书在晨光中泛着冷光。
朝堂瞬间哗然!
虽近日市井流言早已传得沸沸扬扬
但由清流领袖林如海在庄严肃穆的太极殿上,如此正式、如此激烈地弹劾几乎半个旧勋集团的核心人物,且直指通敌叛国这等死罪,开国以来尚属首次!
旧勋一派的官员顿时面如土色,吏部尚书颤巍巍地出列。
“陛下,林御史所言……恐有不实,乃构陷忠良!”
却在林如海当场宣读的几桩贪腐案的时间、地点、经手人姓名面前,声音越来越小,最终化作无力的辩解,反倒引来更多鄙夷的目光。
雍和帝的脸色瞬间变得难看至极,手指紧紧攥住龙椅扶手,指节泛白。
他没想到秦易一系的反击如此迅猛直接,竟绕开了刺杀家眷这种可能被“和稀泥”的私怨。
用“贪腐通敌”这等无可辩驳的罪名,将整个旧勋集团的核心成员逼到了悬崖边缘!
他若强行包庇,便是昏聩无道,寒了天下忠臣之心。
若严惩,又成了替秦易清除异己的刀!
“此事……牵连甚广,所奏之事,仍需详查。”
雍和帝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心中的怒火与憋闷,试图用惯用的拖延战术。
“着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司会审,查明真相,再行议处!”
“陛下!”
一直沉默的秦易终于再次开口。
他上前一步,目光平静却带着一种无形的压力,直视龙椅上的皇帝,声音清晰而沉稳,传遍大殿的每一个角落。
“林大人所奏,并非空穴来风。臣南征期间,亦察觉后方粮草军械屡屡迟滞,当时只以为是调度不力,如今看来,恐与通敌之事脱不了干系。且近日朝野上下,对此事议论纷纷,民意汹汹,皆盼朝廷能铲除奸佞,廓清玉宇。”
他顿了顿,语气愈发恳切。
“臣听闻,市井有流言:若朝廷包庇此等国贼,则法纪何在?公道何存?长此以往,恐非但损及陛下圣明,更将动摇国本,令忠义之士扼腕,让天下百姓离心!”
句句不离江山社稷,字字扣着帝王威信,将自己置于道德的绝对制高点。
又把皮球巧妙地踢了回去,逼得雍和帝必须在众目睽睽之下做出决断。
太极殿内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连烛火燃烧的噼啪声都清晰可闻。
所有官员都屏住了呼吸,看着龙椅上的帝王与阶下的镇国王无声角力。
许久,雍和帝仿佛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每个字都带着压抑的怒火。
“准奏。忠顺亲王、贾赦、史鼐等一十二人,即日起,革去所有官职爵位,削爵为民!圈禁各自府中,不得出入!交由三司……严加审讯!务必查明真相,按律处置!”
旧勋官员瞬间如被抽走了脊梁骨,有人瘫软在地,有人面如死灰,哀戚之色溢于言表。
林如海等清流则暗暗松气,目光中闪过一丝快意。
秦易率先躬身:“陛下圣明!”
他低头的瞬间,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转瞬即逝。
旧勋的政治生命,到此为止。
接下来,该好好算算与那位龙椅上的陛下,这笔新旧总账了。
朝会在诡异的沉重气氛中结束。
百官怀揣着各自的心思退出太极殿,无人不晓。
一个时代落幕了,但更大的风暴,才刚刚开始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