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茶会(1 / 2)

时近暮春,大观园内绿肥红瘦,往昔的秾丽繁华如潮水般退去,只余下几分阑珊的意绪。

几株晚开的荼蘼,在墙角院边舒展着洁白的花瓣,仿佛在执意挽留最后的春色。

数丛蔷薇则攀附着斑驳的墙垣,倔强地吐露着残红,于暖风中散发着若有若无的甜香,反倒更添几分寂寥。

这日,在探春的极力操持和薛宝钗的暗中帮衬下。

一场小型的“钱花会”终于在秋爽斋勉力举行。

虽不及往日诗社盛会那般热闹鼎沸,却也别有一番劫后余生般的珍惜与温情。

与会者除了三春、宝钗、因家中事务暂归又被特意邀回小聚的黛玉、以及心神不属的宝玉外。

史湘云也因在史家受了叔婶的闲气,憋闷难当,跑来贾府散心。

被探春一并拉了来,给这会子增添了几分难得的爽朗笑声。

正当众人品评着探春新得的几样新鲜样法的点心,议论着如今园中开销如何俭省时。

院外忽然传来一阵轻柔的脚步声与环佩叮当。

帘栊一掀,竟是镇国公府的平儿来了。

她身后跟着两个捧着锦匣的小丫鬟,笑意盈盈地走了进来。

平儿声音温软,礼数周全。

“我们爷近日得了些内造的宫花和几匹上用软烟罗,想着颜色娇嫩,正合姑娘们使用,特命我送来给姑娘们赏玩分用,也算是应一应这暮春的景儿。”

平儿的到来,让原本因家事而略显沉闷的聚会顿时活络了起来。

她举止得体,言谈亲和,先是将那做工精巧、栩栩如生的宫花一一分赠诸钗。

又亲自抚摸着那流光溢彩的软烟罗,解释着何种颜色配哪位姑娘的气质。

她赞探春持家有方,将这会子办得“雅致又不失趣味”。

怜惜迎春性子温婉,特意将一匹月白色的罗料推到她面前,说“二姑娘穿着定然更显娴静”。

又与年纪尚小的惜春低声讨论了几句佛理禅机,引得惜春难得地多说了几句话。

一旁心直口快的湘云、以及随她同来的香菱已经笑闹在一处,秋爽斋内一时充满了快活的气息。

更令人意外的是,平儿并未忘记那位方外之人。

她转向探春,温和询问道。

“听闻栊翠庵的妙玉师傅精于茶道,我们爷偶得了一些极品六安瓜片和一套素雅的钧窑茶具,不敢说入得师傅法眼,只是聊表敬意,还望三姑娘遣人代为转呈,便说是国公爷的一点请教之心。”

探春是何等聪慧剔透之人,立刻便明白了这绝非简单的礼节性送礼。

镇国公府与贾府虽有旧谊,但如今境况悬殊,如此细致周到地关怀到园中每一位身份特殊的女眷,其背后深意,不言自明。

她心中百感交集,既有对家族衰败需仰仗外力的酸楚,又有一丝绝处逢生的暖意。

她趁着众人围着香菱听她讲国公府趣事时,不着痕迹地将平儿引至窗边稍静处,亲手为她斟了一盏茶,低声道。

“平儿姐姐,劳动你亲自跑这一趟。府上近来……想必也多少听闻我家的窘况,难为国公爷还如此记挂。他……近日可好?”

她话语轻柔,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询和深藏的希冀。

平儿接过茶盏,指尖温热,她握着探春微凉的手,轻轻拍了拍,声音压得更低,确保只有她二人能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