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早已从林如海处和自身的情报网得知,推动元春省亲,背后不乏旧勋势力鼓动。
目的便是消耗贾府财力,并将其置于风口浪尖。
他对此不置可否,贾府的兴衰,他并不十分关心,只要不牵扯到他和他在意的人即可。
不过,他倒是想起黛玉如今客居贾府,这省亲大事,只怕她难免也要被卷入其中,受些纷扰。
思及此,他吩咐平儿,备一份厚礼,以林如海和自己的名义,送往贾府。
贺其贵妃省亲之喜,也算是对黛玉的一种无形照拂。
贾府为筹建大观园,几乎到了疯狂的地步。
银子像流水一样淌出去,王熙凤手段用尽,甚至开始动用官中的银子,拆东墙补西墙
府中经济状况愈发捉襟见肘,人心也随之浮动。
这些纷扰,不可避免地传到了大观园未来的住客之一林黛玉的耳中。
她虽客居,但心思敏锐。
从下人们的窃窃私语、婆子们抱怨采买艰难、以及宝玉时常跑来抱怨“老爷逼他读书应对省亲”等琐事中。
早已窥见贾府如今外强中干的窘境,以及这“泼天富贵”背后沉重的负担。
这日,宝玉又跑来潇湘馆诉苦。
说是贾政严令他作几首应制诗,以备省亲时贵妃考校。
他憋了半日,一字未成,心烦意乱。
“妹妹,你说这省亲有什么趣儿?劳民伤财,闹得合府不宁。我只想咱们姐妹在一处,安安稳稳地说说话,看看书,便是好的。”
宝玉蹙着眉头,一脸不耐。
黛玉正倚在窗边看书,闻言,放下书卷,幽幽一叹。
“你这又是痴话了。贵妃省亲,乃是皇恩,亦是家族荣耀,岂是你我能妄加评议的?只是……”
她顿了顿,望向窗外正在加紧施工的方向,传来隐隐的嘈杂声。
“这般兴师动众,只怕……唉。”
她未尽之语中,带着对贾府未来的深深忧虑,也有一丝自身寄人篱下、目睹繁华之下隐忧的感伤。
宝玉却未听出她话中深意,只顺着自己的思路道。
“我只嫌它吵了我们清净。听说那园子盖得极大,极好,日后我们姐妹或许都能搬进去住,到时候又可以起诗社了!”
黛玉看着他依旧天真烂漫、不谙世事的模样,心中又是好笑,又是酸楚。
他只见其繁华,不见其负累。
正说话间,紫鹃拿着一个锦盒进来,笑道。
“姑娘,镇国公府派人送来了贺礼,恭贺贵妃省亲之喜。这是单给姑娘的,说是林老爷和秦公爷的一点心意,让姑娘留着玩,或打点下人。”
黛玉接过锦盒,打开一看,里面是几样极其雅致又不显张扬的文房珍玩。
一方古砚,两支湖笔,还有一小罐御赐的极品紫笋茶。
东西不多,却件件精雅,正合她的心意,显然是用了心的。
尤其是以林如海和秦易共同的名义。
既全了礼数,又不动声色地表明了对她这个“林家女儿”的特别关照。
宝玉也凑过来看,啧啧称赞。
“这砚台是前朝的古物了,倒是会送东西。”
黛玉心中微暖,那股因省亲之事带来的烦闷似乎也消散了些许。
她知道,这是秦易在告诉她,无论贾府如何风云变幻,她自有归处,有人牵挂。
她轻轻抚摸着那方温润的古砚,对紫鹃道。
“收起来吧。替我去封信,谢谢父亲和……秦公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