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让人惊喜的是他的防守——整场比赛,他几乎把对位的鲁迪·盖(Rudy Gay)防得没了脾气,不管是绕前防守还是追防盖帽,都做得滴水不漏,让对方打得异常别扭,得分效率大打折扣。
“鲁迪今晚打得很聪明。”赛后接受采访时,麦迪难得地夸了这位年轻队友,“他知道什么时候该进攻,什么时候该为团队牺牲,而且在防守端拼尽了全力。这就是我们一直期待看到的他。”
除了麦迪和盖伊,保罗·米尔萨普也在自己的位置上,继续书写着“低顺位逆袭”的故事。
他的出场时间依旧零散,往往是在轮换阶段才被派上场,可每次登场,他都能交出让人眼前一亮的效率。范甘迪教练渐渐发现,在某些特定的对位里——比如碰到那些技术细腻但身体对抗稍弱的内线时,派米尔萨普上去,总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对阵多伦多猛龙队的比赛,就是最好的例子。猛龙队有克里斯·波什这样的明星内线,技术全面,得分手段多样。
可那场比赛,米尔萨普在有限的15分钟上场时间里,硬是在波什面前抢下了4个前场篮板——每一个篮板都像是从波什手里“抢”过来的,拼得满脸是汗。不仅如此,他还靠着自己强壮的身体,在篮下多次强打成功,让以技巧见长的波什打得格外难受。
最终他的数据不算豪华,只有6分8篮板,其中4个是前场篮板,可看过比赛的人都知道,他在场的那段时间,火箭队的篮板保护好了一大截,内线的硬度也明显提升,没让猛龙队在内线占到半分便宜。
“那小子就是个斗士,天生的斗士。”姚明赛后谈起米尔萨普,语气里满是认可,“他可能永远成不了那种万众瞩目的球星,可任何教练都会喜欢这样的球员——踏实、拼命,能在关键时刻顶上去。有他在替补席上,我们这些内线球员心里都踏实。”
这一切积极的变化,林凯都看在眼里,也感受在心里。麦迪的复苏,让他肩上的得分压力小了不少,终于能腾出更多精力去专注于组织进攻,调动全队的节奏;盖伊的成长,给球队的锋线添了一个稳定的火力点,也让防守端多了一份弹性;而米尔萨普的坚韧,则丰富了球队的战术选择,尤其是在应对不同风格的内线时,多了一张可用的牌。
他的【节奏之心】,能清晰地捕捉到球队这种微妙的变化。现在的火箭队,能量场不再只靠他和姚明的“二人转”支撑,而是变得更多元、更有层次。
如果把球队比作一套武器,那麦迪就像一把偶尔出鞘的宝刀,平时看着低调,可一旦亮出锋芒,就足以致命;盖伊则像一道充满活力的闪电,速度快、爆发力强,能在关键时刻撕开对手的防线;而米尔萨普,就是一面沉稳可靠的盾牌,默默地守护着球队的内线,挡住对手的冲击。
如何把这些不同的“武器”协调好,让它们发挥出最大的合力,奏出最和谐的“乐章”,成了林凯每天都在琢磨的事。
训练时,他会有意识地多给盖伊和米尔萨普传球,帮他们找手感、培养默契;比赛里,他也会根据场上的形势调整策略,如果麦迪手感火热,他就主动把进攻主导权交出去,让麦迪来带动节奏。
随着常规赛一天天接近尾声,火箭队也渐渐展现出了最好的“冲刺姿态”。他们不再是赛季初那支,只能靠他和姚明双核驱动,偶尔需要他靠“魔法”救场的球队;而是变成了一支阵容深度更足、攻击点更多、整体性更强的成熟之师。联盟里其他那些有争冠野心的球队,也开始真正把目光聚焦到休斯顿,他们渐渐意识到,这支卫冕冠军,经过半个多赛季的磨合和伤病困扰后,不仅没有倒下,反而以一种更强大、更均衡的姿态,悄悄亮出了藏在身后的锋芒。
虽然季后赛还没正式开始,可赛场内外的硝烟味,已经隐约能闻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