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长安香事:调香师的盛唐浮沉 > 第181章 古驿残香,胡商秘语

第181章 古驿残香,胡商秘语(1 / 2)

苏合香抱着刚复原的“郁金香”香奁,指尖还沾着未干的香泥,却在踏入古战场遗址管理处的瞬间,被一股熟悉的气息攥住了呼吸。那不是现代空气里的尘埃味,也不是遗址土层特有的潮湿感,而是一缕若有若无的、带着异域乳香的暖意——像极了阿罗憾当年在长安“合香居”里常用的安息香。

“苏老师,这是您要的唐代陶制香器修复报告。”管理处的年轻研究员递来文件夹,目光落在她怀中的鎏金香奁上,眼底满是好奇,“您这次带‘长安十二香’来,是要做现场复原演示吗?”

苏合香勉强笑了笑,指尖却不自觉地收紧了香奁。方才那缕香气来得突然,去得也快,若不是她对香料的敏感度远超常人,恐怕只会当是错觉。可她清楚记得,阿罗憾穿越回现代时曾说过,安息香是西域胡商独有的香料,现代国内存量极少,且多为人工合成,绝无这般醇厚的天然气息。

“我先看看修复的香器。”她岔开话题,跟着研究员走向文物储藏室。玻璃展柜里,一件残破的青釉香薰静静躺着,炉身刻着缠枝莲纹,底部还留着“开元二十三年”的款识——正是盛唐时期的物件。最让她心头一震的是,香薰内壁竟残留着一丝淡褐色的香垢,凑近细闻,那股安息香的气息又清晰起来,还夹杂着“长安十二香”中“沉香”的木质醇厚。

“这件香器是上个月在遗址东侧的驿馆遗迹里挖出来的。”研究员指着展柜旁的照片,“当时还出土了一枚胡商的银印,上面刻着粟特文,我们暂时没破译出来,正想请您帮忙看看——毕竟您对唐代胡商文化也有研究。”

银印被放在丝绒托盘里,印面不大,却刻着繁复的纹路。苏合香的目光刚落在印上,心脏突然漏跳了一拍——印钮是一只衔着香枝的雄鹰,翅膀上的纹路竟与阿罗憾当年送给她的那枚平安符一模一样。她颤抖着戴上手套,指尖触到银印的瞬间,印面凹槽里残留的香灰突然簌簌落下,一缕更浓郁的香气腾起,这一次,她清晰地辨出了其中的成分:安息香、沉香、还有“长安十二香”里早已失传的“迷迭香”配方!

“这枚印……能借我研究几天吗?”苏合香的声音有些发紧,“我或许能破译上面的文字。”

研究员爽快地答应了。离开管理处时,夕阳正斜斜地照在遗址土坡上,将那些残破的城垣影子拉得很长。苏合香抱着银印站在坡顶,风里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不是现代景区的观光马车,而是带着金属马掌叩击石板的厚重声响。她猛地回头,却只看到空荡荡的石板路,唯有坡下那间挂着“盛唐驿馆”牌匾的仿古建筑,门帘在风中轻轻晃动。

她鬼使神差地走了过去。驿馆是按唐代形制复原的,屋内摆着矮脚案几,墙上挂着临摹的《客使图》。柜台后,一位穿着胡商服饰的老者正低头擦拭着一只铜壶,侧脸的轮廓竟有几分像阿罗憾的祖父——那位曾在长安经营香料铺的粟特商人。

“店家,要一壶柘枝酒。”苏合香放缓脚步,目光落在老者手边的香包上。那香包是绛色锦缎做的,绣着西域特有的火祆教符号,里面透出的香气,正是她在遗址里闻到的安息香与迷迭香的混合味。

老者抬起头,浑浊的眼睛里突然闪过一丝光亮,却很快又恢复了平静:“姑娘不是本地人吧?这柘枝酒烈,怕不适合姑娘。”他的口音带着淡淡的异域腔调,说话时指尖无意识地在案几上敲出一串节奏——那是苏合香与阿罗憾在长安约定的暗号,三短两长,代表“有危险,需密谈”。

苏合香的心猛地一沉,顺势坐在案几旁:“我从南边来,寻一位故人。他说若我见到衔香鹰印,便来这驿馆找他。”她故意将“衔香鹰印”四个字咬得很重,同时将银印轻轻放在案上。

老者的手指顿了顿,目光扫过银印,突然压低声音:“姑娘可知,这印里藏着‘断香’的秘密?”

“断香?”苏合香皱眉。她复原“长安十二香”时,曾在《香经》残卷里见过这个词,只记载着“断香出,龙脉阻”,却不知具体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