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阳光透过沉香亭的雕花窗棂,落在案上那只白瓷香盒上,盒身描金的牡丹花纹在光影中流转,似要与窗外盛放的真牡丹相映成趣。苏合香端坐在案前,小心翼翼地打开香盒,一股清冽又醇厚的香气瞬间弥漫开来——历经半月打磨,为杨贵妃专属调制的“贵妃醉”,终于迎来了最终的品鉴时刻。
“这香气……竟比之前的样品还要动人。”杨贵妃指尖轻捻一缕香雾,眼中满是惊艳。前调是新采牡丹蒸馏出的清甜,混着晨露的微凉;中调渐变为沉香木的温润,似裹挟着岁月沉淀的厚重;尾调则萦绕着安息香的绵长,余韵久久不散,恰如醉酒后的慵懒与沉醉,正合“贵妃醉”之名。
苏合香微微欠身,解释道:“娘娘之前说偏爱馥郁却不腻人的香气,臣便调整了牡丹露的浓度,用三年陈的沉香替换了新香,又在尾调中加了少许西域安息香,让香气层次更显分明。”她特意避开了现代调香术语,只以唐代匠人易懂的方式阐述,却难掩其中的巧思。
杨贵妃笑着颔首,取过一支银簪,蘸取少许香膏轻点于腕间,起身走到铜镜前。镜中美人肤若凝脂,腕间香氛与身上的云锦华服相得益彰,更添几分雍容华贵。“好,极好!”她转身看向苏合香,语气中满是赞赏,“今日陛下要在御花园设宴,你随我一同前往,将这‘贵妃醉’呈给陛下品鉴。”
苏合香心中一紧,虽早有准备,却仍有些忐忑——唐玄宗对香料极为挑剔,此前“英雄香”虽获认可,却终究是男子用香,此次“贵妃醉”能否入帝王眼,仍是未知。她恭声道:“臣遵旨,定不辜负娘娘所托。”
午后的御花园繁花似锦,曲水环绕,唐玄宗正与几位大臣在水榭中对弈。见杨贵妃携苏合香前来,他放下棋子,笑道:“爱妃今日来得正好,朕刚赢了李林甫一局,正想寻些趣事消遣。”
杨贵妃款步上前,腕间香气随风飘入唐玄宗鼻间。他微微一怔,随即问道:“爱妃身上的香气甚是特别,莫非是合香新调的香料?”
“陛下好灵的鼻子!”杨贵妃顺势取出白瓷香盒,递到唐玄宗面前,“这便是合香为臣妾特制的‘贵妃醉’,今日特意带来请陛下品鉴。”
唐玄宗打开香盒,双目微阖,细细品味。片刻后,他睁开眼,看向苏合香的目光中多了几分赞许:“前调清润不燥,中调醇厚不闷,尾调绵长不绝,既合贵妃的气质,又不失雅致。你这调香的手艺,倒比宫中老匠人还要精妙几分。”
苏合香连忙起身行礼:“陛下谬赞,臣只是按娘娘喜好用心调配,能得陛下认可,是臣的荣幸。”她深知伴君如伴虎,言语间不敢有半分张扬。
一旁的李林甫见状,连忙附和:“苏大人年纪轻轻,却有这般手艺,实在难得。此香不仅适合贵妃娘娘,若稍加改良,或许还能作为贡品,赏赐给藩属国使者,彰显我大唐的香料技艺。”
唐玄宗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思索,随即笑道:“李林甫所言有理。合香,你既擅长调香,今后宫中的御用香品,便交由你负责打理。另外,赏黄金百两,锦缎二十匹,‘合香居’可作为宫廷指定香料供应商,今后入宫香料,优先从你处采买。”
这突如其来的宠遇,让苏合香又惊又喜。黄金与锦缎已是厚赏,“宫廷指定供应商”的身份更是珍贵——这意味着“合香居”从此有了皇室背书,不仅能垄断宫廷香料供应,更能借此打开藩属国的市场,为寻找“长安十二香”所需的稀有原料提供极大便利。她伏地叩谢:“臣谢陛下恩典,定当尽心竭力,为宫中提供最好的香料。”
杨贵妃见苏合香获此殊荣,脸上也满是笑意,对唐玄宗道:“陛下此举甚妥,合香心思细腻,又懂香料,定不会让陛下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