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北狄再犯(1 / 2)

三载光阴,如白驹过隙。

这三年里,天启国在帝后的励精图治下,呈现出一派蒸蒸日上的气象。

皇帝凤临霄开仓放粮,赈济四方;广设官办避难所,收容流离失所的灾民与孤寡;更力排众议,破除门第之见,设立公平科考,使无数寒门才俊得以崭露头角,步入朝堂,为这古老的帝国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与活力。

皇后慕容昭懿则心怀慈悲,于京都及各州府遍设皇家粥棚。

每日清晨,热腾腾的米粥与馒头准时分发,不仅温暖了饥寒交迫者的肠胃,更安定了无数因战乱、灾荒而漂泊无依的人心。

老弱妇孺得以果腹,街头巷尾的愁苦面容日渐减少。

这一切的改变,在淳朴的百姓心中,自然而然地与那位降生时便引动天地异象的小公主联系在了一起。

“镇国昭华长公主,乃天赐福星!”

这样的信念口口相传,深入人心。她的名号伴随着帝后的仁政善举,如同春风般吹遍了天启国的每一个角落,真正坐实了那“镇国昭华”的尊贵封号所承载的期望。

太一乾元殿。

晨钟的余韵早已消散,恢弘的殿宇内,肃穆庄严。

九十九级悬浮玉阶之上,星芒流转。穹顶的“周天谏”玄晶映照着殿外微明的天光,星轨沙盘缓缓运行,散发出静谧而深邃的气息。

十二根“镇国柱”上的离渊神火余烬,此刻也收敛了光芒,如同沉睡的巨龙。

然而,殿内的气氛却与这表面的平静截然相反,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紧绷的凝重。

凤临霄高踞于栖梧台御座之上,明黄的龙袍在殿内长明灯下流转着威严的光泽。

他面沉如水,深邃的凤眸扫过下方肃立的文武百官,最终落在御案上那几份来自北境、字字染血的八百里加急军报上。

“启奏陛下!”

兵部尚书手持玉笏,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愤怒与忧虑,“近月以来,北狄蛮夷屡犯我境!其游骑如蝗,频频袭扰我云朔、定襄、渔阳三郡边境村落!掳掠粮草牲口,焚毁房屋田舍,残杀我边民!半月之内,已发生大小冲突十余起,百姓死伤过百,流离失所者不计其数!其行径猖獗,实乃欺我天启无人!”

兵部尚书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每一个字都像冰冷的石子投入死水,激起了压抑的波澜。

文臣们面露忧色,交头接耳;武将队列中,则隐隐升腾起一股铁血煞气。

北狄!这个如同附骨之蛆的北方恶邻,在经历了三年前落鹰峡惨败、痛失酋首后,经过短暂的蛰伏和内部混乱,竟又在边境蠢蠢欲动,卷土重来!

而且,这次袭扰的规模虽不大,但频率之高、手段之残忍、目标之明确,专挑防御薄弱的村落,无不透着一股有组织、有预谋的试探与挑衅!

凤临霄的指尖在冰冷的栖梧台扶手上轻轻敲击着,发出“笃、笃”的轻响。这声音不大,却仿佛敲在每一个大臣的心头。

他目光冷冽,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蕴含着雷霆之怒,“北狄……看来三年前的教训,还不够深刻。是觉得朕的刀锋钝了,还是我天启的儿郎提不动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