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发现太过惊人,也太过沉重。苏青竹第一时间将所有的数据、图表和校准推论整理成一份绝密报告,提交给了李慕白。
当李慕白看到那份报告和那张横跨亘古的时间序列图时,饶是以他那经过千锤百炼的理性思维,也陷入了长久的沉默。实验室的灯光照在他脸上,明暗不定。
“周期性……灵气潮汐……”李慕白低声重复着这几个词,每一个字都仿佛有千钧之重。他立刻意识到,这个发现的意义,远超任何一个具体的技术突破。它从最底层,撼动了整个修真文明的认知根基。
“我们一直以为,修行是逆天而行,是个体向天地索取,攀登永恒。”李慕白的声音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但现在看来,我们更像是搭乘在一艘随着潮汐起伏的巨轮上。过去的辉煌,或许并非先贤比我们更加智慧或努力,只是他们幸运地生于潮涨之时;而一些文明的失落,也并非他们做错了什么,只是不幸遭遇了潮落。”
他看向苏青竹,目光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凝重与赞赏:“青竹,你发现的不是一段历史,而是一个……关乎所有修行者命运的,宇宙节律。”
这个消息被严格控制在最小的核心圈层内。陈醒正在关键时刻,不能受此干扰,但李慕白通过加密信道,将简要信息传递给了在“共鸣大厅”外围护法的几位绝对可靠的长老。
众人皆感震撼,一股无形的压力笼罩下来。如果灵气潮汐的周期是真的,那么他们现在所做的一切——优化功法、提升效率、甚至寻求突破——在宏观的周期面前,意义何在?是为了在潮落前,尽可能爬得更高?还是为了寻找在潮落时,也能存续下去的方法?
“不,我们不能如此悲观。”李慕白很快从最初的冲击中恢复,理性的光芒再次占据主导,“正因为发现了规律,我们才有了预测和应对的可能!传统的修行者,在潮落时只能被动承受,如同蒙眼的旅人走向悬崖。而我们,现在看到了那张地图,看到了前方的沟壑!”
他的思维迅速活跃起来:“这个周期有多长?波峰和波谷的持续时间、幅度是否有规律可循?导致灵气潮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宇宙尺度的能量波动?是星球自身的生命节律?还是某种我们尚未理解的宏观物理机制?”
“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否干预?哪怕只是稍微延缓衰退的速度,或者在潮落时找到一片‘避风港’?”
一系列更加宏大、也更加艰巨的问题摆在了面前。苏青竹的发现,将“科学修仙”的使命,从单纯的提升个体和宗门实力,一下子提升到了探索文明生存周期、寻找应对天地剧变之道的层面。
“立刻成立‘周期研究小组’,由我直接负责,苏青竹任副组长。”李慕白果断下令,“调动一切可用资源,优先分析这批甲骨文,寻找更多关于周期细节、成因乃至上古文明应对措施的记载!同时,启动‘深空灵能背景辐射监测计划’,我们要从更广阔的宇宙空间,寻找灵气潮汐的源头和机制!”
砺锋谷的研究方向,因此而悄然发生了一次深刻的转折。他们不再仅仅低头耕耘脚下的土地,而是开始仰望星空,试图解读那横贯万古的宇宙节律。
苏青竹埋首于更加艰深的破译工作之中,她知道,每一片甲骨文,都可能隐藏着关乎未来生死存亡的线索。而她笔下的每一个字符,都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成为照亮文明在长夜中前行的,微弱的但至关重要的星火。
龙吟阁的理论自信,在这一刻,注入了一份沉甸甸的历史责任感和面对未知命运的清醒。他们不仅要证明“科学”可以超越“传统”,更要探索“智慧”能否超越“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