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网游竞技 > 灵飞经:中微子纪元 > 第137章 苏青竹的发现:“灵潮”

第137章 苏青竹的发现:“灵潮”(1 / 2)

“周期研究小组”的成立,如同在砺锋谷内点亮了一盏探向无尽迷雾的孤灯。李慕白亲自坐镇,调动了所有可用的计算资源和古籍权限,而苏青竹,则是这盏灯最核心的执灯人,她的指尖在古老的刻痕与冰冷的数据之间穿梭,试图拼凑出那被遗忘的天地节律。

压力是巨大的。陈醒的突破到了最关键的时刻,整个宗门的未来系于一线;而这边,一个可能更为宏大、关乎文明周期命运的秘密正等待被揭开。苏青竹几乎不眠不休,原本就清瘦的身影更显单薄,但她的眼神却愈发明亮,那是一种探索者接近真相时的专注与炽热。

她对那数百片巫祭骨片进行了更精细的分类和交叉验证。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波峰”、“波谷”划分,她开始深入每一个周期阶段的细节。

她发现,在骨片的记载中,“息潮”的上涨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呈现出一种阶梯式、伴有周期性小幅震荡的特征。某些骨片上用极其隐晦的符号,标注着“小汐”、“微澜”之类的词语,与主潮汐的“大汐”相区别。

“难道……灵气的复苏和衰退,本身也包含着更细微的波动?”苏青竹若有所思。她将龙吟阁近千年来相对精确的灵气环境数据与这些“小汐”的描述进行比对,果然发现了一些持续时间数十年到数百年不等的、较小的灵气波动周期!这些波动,在漫长的“大汐”面前看似微不足道,但对于生活在其间的修士和文明而言,却可能意味着机遇或灾难。

更让她心惊的发现,来自于对波峰和波谷过渡期的记载。

在几个明确标识为“大汐由盛转衰”的时期,骨片上的记载风格骤然变得急促、混乱,甚至带着一种绝望的恐慌。不再是庄重的祭祀记录,而是充满了“天裂”、“地火奔涌”、“星坠如雨”、“灵脉枯竭”等灾难性描述。

其中一片颜色暗沉、边缘有灼烧痕迹的龟甲上,铭刻着一副令人费解的图案:无数细小的光点从大地升起,汇入一条横贯天空的、扭曲的光带,而光带的尽头,仿佛连接着一片深邃的虚无。旁边的铭文残破不堪,只能勉强辨认出“……众生之灵……反哺……归寂……”等零星字眼。

“反哺?归寂?”苏青竹反复咀嚼着这两个词,一个可怕的猜想在她脑海中形成。她立刻调取了“法术数据库”中所有关于能量守恒、灵能场熵增理论以及大规模能量转移的模型。

“如果……如果我们将整个星球的灵能场看作一个相对封闭的能量系统,”她对着光幕上自己构建的简化模型,声音微微发颤,“在‘灵潮’上涨期,系统从某种未知来源获得能量输入,灵气浓郁,万物生长,修行昌盛。这可以理解为‘充电’或‘蓄能’过程。”

她的手指划过模型,指向那个代表波峰的顶点。

“而当达到某个临界点,能量输入停止,或者……系统内部积累的‘熵’达到极限,无法维持这种高能态时,衰退就开始了。但这衰退可能并非温和的释放,而是……一种剧烈的、系统性的‘能量坍缩’或者‘灵能回归’?”

她的目光再次落在那副光点升空、汇入光带的图案上。

“这幅图描绘的,会不会就是那种‘坍缩’或‘回归’的景象?天地间的灵气,甚至……修士苦修而来的灵能、乃至生命本源,都被强制性地、大规模地抽离,反哺给某种更宏大的存在,或者回归于某种‘寂灭’状态?这就是‘反哺’与‘归寂’?”

这个猜想让她不寒而栗。如果真是这样,那么“灵潮”的波谷,就不仅仅是“灵气稀薄”那么简单,而可能是一场席卷天地众生、无法抗拒的“灵能大劫”!那些上古文明的突然失落,或许并非慢慢消亡,而是在某个时间点,遭遇了这种恐怖的“能量回归”!

她强压下心头的悸动,继续寻找证据。在另外几片明显属于不同文明时期、但都处于衰退期的骨片上,她发现了类似的记载:

“……大巫以身饲天,祈缓其怒……”(似乎有强大的个体试图牺牲自己,延缓这个过程?)

“……灵脉核心相继黯淡,如星火熄灭……”(能量源头的系统性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