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我在大明当贪官 > 第275章 逻辑瘟疫、抗体初显与网络低语

第275章 逻辑瘟疫、抗体初显与网络低语(1 / 2)

“深红研究所”隔离实验基地的惨状,如同一场无声的瘟疫,在其最高权限圈层内引发了剧烈的震荡。遭受反向信息注入的科学家们,其意识状态被诊断为“不可逆的逻辑解构”——他们的大脑生理结构完好,但思维过程已被彻底打乱,充斥着自相矛盾的指令集和无法理解的符号流,如同感染了某种针对意识的恶性病毒。更令人不安的是,基地内被“污染”的区域,其异常的信息特征呈现出微弱的、但确实存在的自我维持迹象,常规的净化手段效果甚微,仿佛那片空间本身的“规则”已被永久性地修改了一角。

目标的反击,并非简单的能量冲击或物理破坏,而是一种更加根本的、针对“秩序”与“逻辑”本身的污染性武器。它将错误与悖论,像种子一样植入试图理解它的系统之中。

“所有与目标进行意识层面接触的计划无限期终止。”最高议会下达了冰冷的指令,“将此次事件数据封存,权限‘拉撒路’(意指仅限极少数核心成员在绝对必要时方可查阅)。当前首要任务转为:一,研究并开发针对此类‘逻辑瘟疫’的防御与净化协议;二,通过一切非接触手段,持续监控目标领域动态;三,评估‘信息孢子’扩散现象与目标之间的潜在关联及威胁等级。”

“深红研究所”这头庞大的机构巨兽,在接连遭受重创后,终于暂时收敛了它的爪牙,转而进入了更加谨慎、更具防御性的姿态。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面对的或许并非一个可以征服或研究的“对象”,而是一种需要被隔离和防范的“现象”,一种对现有认知体系构成根本威胁的“逻辑天灾”。

---

跨星域溯源项目组的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通过对海量历史异常事件数据的交叉比对和模式识别,他们成功构建了一个初步的“信息孢子扩散概率模型”。模型显示,这些异常信号的传播并非完全随机,其分布与宇宙中某些特定的“低信息熵区域”(如古老的超新星遗迹、大质量黑洞的吸积盘外围、以及一些原因不明的“现实薄弱点”)存在显着的统计相关性。

仿佛这些“孢子”偏爱在秩序度较低、规则相对松散的区域“着床”。

更引人注目的是,项目组发现,在数个已确认存在较高浓度“孢子”信号的星域,近期都观测到了不同程度的、无法用已知天体物理现象解释的局部现实稳定性微降。虽然幅度极小,远未达到凯尔伯斯残骸带那种扭曲领域的程度,但其趋势与“孢子”浓度呈正相关。

这一发现将“信息孢子”的威胁等级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们不仅仅是潜在的污染源或探测器,它们的存在本身,似乎就在极其缓慢地软化着现实的结构,为某种更深层次的变化创造着条件?

与此同时,对“拾遗者”号及其他几艘报告类似异常的舰船进行的超精密复查,带来了一个意外且令人困惑的发现:并非所有接触过“孢子”的船员都出现了异常。有极少数个体,其生理和心理指标在接触后虽然出现了短暂的波动,但很快恢复了正常,甚至其大脑神经活动的某些模式,表现出了一种对异常信息干扰的天然抗性?

莉兰本人就是其中之一。尽管她曾短暂地“收听”到那个冰冷的频道,并经历了幻象,但她的意识核心并未像“深红研究所”那些科学家一样被瓦解。项目组对她进行了极其详尽的检测(在她自愿的前提下),发现她大脑中与抽象逻辑和模式识别相关的区域,在处理异常信息时,会自发地产生一种独特的、高度复杂的神经电信号谐波,这种谐波似乎能有效地“中和”或“隔离”异常信息带来的逻辑冲突。

“这可能是……一种天然的‘信息抗体’?”项目组的神经科学家提出了一个惊人的假设。也许在庞大的人口基数中,存在极少数个体,其意识结构天生就对这种基于错误逻辑的信息污染具备一定的抵抗力。

这个发现如同黑暗中的一丝微光。如果能够理解这种“抗体”的产生机制,或许就能找到抵御“逻辑瘟疫”的方法,甚至开发出相应的防护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