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异常人格:第0号病人 > 第243章 翰林院的“墨之囚牢”

第243章 翰林院的“墨之囚牢”(1 / 2)

在诗人凭借一首蕴含至高智慧的《定风波》涤荡群魔、暂时肃清了长安城内的直接威胁之后,笼罩在这座古都上空的压抑气氛似乎略微减轻,但那份深植于城市根基的死寂与灰败却并未散去。“旅人号”方舟依照刘海的指令,谨慎地选择了一片相对开阔、远离主要建筑残骸的区域,缓缓地降落在了那座象征着帝国权力核心的皇城——大明宫的外围。

“我们不能驾驶飞船直接闯入内部。”刘海透过舷窗,凝视着远方那座即便在灰败色调中依然能看出昔日恢宏气象,如今却被不祥的“墨迹”严重侵蚀的大明宫建筑群,神色是前所未有的凝重,“那团‘绝望之墨’的本体核心依旧盘踞在深处,它的概念污染性远超外围这些衍生物。飞船体积庞大,目标显着,一旦被那核心污染源直接纠缠上,即便有诗人的文气庇护,我们也很可能被其蕴含的极致绝望情绪拖入深渊,难以自拔。”

“既然如此,那我、罗兰还有杰克,我们几个跟您一起徒步进去。”安娜塔西亚立刻上前一步,主动请缨,她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与责任感。

“不,”刘海缓缓摇头,他的目光越过众人,最终落在了刚刚力挽狂澜、此刻周身文气尚未完全平复的诗人身上,语气斩钉截铁,“这次深入核心区域的行动,我只带一个人。”他抬手指向诗人,“诗人。你,跟我来。”他环顾了一下其他同伴,解释道,“这个世界的法则对我们的压制非常明显。罗兰的骑士道与杰克的搞笑役在此地发挥受限,强行跟去,一旦遭遇突发状况,他们不仅难以自保,还可能成为负担。安娜,你的任务同样至关重要,必须留在‘旅人号’上,保持最高警戒,随时为我们提供远程数据扫描与策略支持。同时,你还需要负责协调和操控我们的‘新成员’——守护之龙伊格尼尔和圣者999,他们是我们在最坏情况下的最终保障与强力后援。”最后,他再次看向诗人,眼神中充满了托付,“而诗人,你,是我们这次能否成功的关键,是打开局面的‘唯一钥匙’。只有你所拥有的、与此界共鸣的‘文气’,才有可能抵御并中和翰林院深处那浓郁的‘墨染’之力。”

诗人深吸一口气,推了推鼻梁上那副仿佛蕴含着无尽诗篇的眼镜,郑重地点了点头。他深知自己肩上担子的重量,这不仅关乎任务的成败,更关乎一位千古奇才的生死与世界存续。

准备就绪后,刘海与诗人两人,毅然离开了“旅人号”那坚实金属壁障的庇护,双双踏上了那片被绝望色彩浸染的长安土地。脚底接触到的青石板路面,传来一种异样的冰冷与死寂,仿佛踩在无数冻结的叹息之上。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气味,像是大量古籍纸张受潮发霉后产生的腐朽味道,又混合着某种干涸凝固的墨迹所散发出的、带着铁锈般的腥气。这里,本应是这颗星球上最繁华、最充满活力的中心,此刻却陷入了一种万籁俱寂的诡异状态,连一丝象征着生命的风声都听不见,只有死一般的沉寂。

他们沿着记忆中通往大明宫中枢的路径谨慎前行,目光所及之处,那些曾经雕梁画栋、彰显盛唐气象的宫殿楼阁,虽然骨架依旧宏伟,但墙壁上却布满了蛛网般密集的裂痕。更令人心悸的是,那些裂痕之中,正不断缓慢地渗出一种黑色的、粘稠如同焦油般的液体——那正是由李白内心绝望情绪实体化、凝结而成的“墨”!它们如同建筑的血液,却带着死亡与终结的气息。

没有耗费太多时间,两人便抵达了此行的首要目标——那座闻名遐迩、曾汇聚天下才俊的翰林院前。然而,眼前出现的景象,让即便是见多识广的刘海和刚刚经历大战的诗人,都不由自主地倒吸了一口凉气,心脏仿佛被一只冰冷的手攥紧。

这哪里还能被称作是一座供奉文章、孕育才情的清贵官署?分明是一座巨大、狰狞、散发着不祥与痛苦气息的——“墨之囚牢”!

整座翰林院的建筑主体,从飞檐斗拱到朱漆大门,从雕花窗棂到汉白玉阶,都被一层厚厚的、已经凝固成类似黑曜石般“晶体状”的黑色浓墨完全包裹、覆盖。这些墨晶并非平整光滑,而是如同拥有生命的、扭曲蠕动的荆棘,又像是无数痛苦挣扎的手臂,盘根错节,相互纠缠,将宫殿的每一个出口、每一扇窗户都封堵得严严实实,密不透风。更令人心神震颤的是,在那漆黑晶体的表面,并非静止,而是如同拥有生命般,不断地流淌、浮现出一行行、一列列扭曲跳动的文字。那些文字并非外界的诗词歌赋,而是充满了极致“自我否定”、“痛苦挣扎”与“灵魂拷问”的内心独白:

“江郎才尽……不过如此……”

“皓月当空,为何……却照不亮我笔下半分灵光?”

“酒入愁肠,为何,化不成,半句诗行?”

“我……写不出来了……”

“我,什么,都,写不出来了……”

“皆是虚妄……皆是虚妄啊!!!”

这些泣血般的文字,正是诗仙李白内心最深处绝望心境的直接外显!它们汲取着他的痛苦,反过来又化作了这世间最坚固、最绝望的“概念囚笼”,将这位曾经挥毫间便能引动天地异象、口吐莲花生出锦绣文章的“诗仙”,死死地、残酷地,囚禁封印在了他自己内心深渊所化的牢狱之中!

“好……好强大……好纯粹的‘怨念’之力……”诗人即便有文气护体,近距离感受这股力量,脸色也不禁微微发白,他扶了扶眼镜,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这股绝望的力量,比我们刚才在外面消灭的那只‘退稿魔神’,还要纯粹、还要浓烈一万倍!因为它的源头,并非源于对外界他人、对命运不公的怨恨,而是源于……对‘自我’存在的彻底否定与厌弃!这是最可怕、也最难化解的心魔!”

“看来,我们确实找对地方了。李白,就在这里面。”刘海的眼神锐利如鹰,紧紧盯着那不断流淌着痛苦文字的墨晶壁垒,心中的凝重达到了顶点,“但是,眼前这层‘墨晶囚笼’……我感觉,它不仅仅是物理上的屏障,更是一种高度凝聚的‘概念壁垒’。就算动用‘旅人号’的概念冲角,也未必能轻易将其撞开,甚至可能引发更剧烈的反噬。”

“绝对不能使用‘蛮力’。”诗人立刻否定了硬闯的想法,他此刻作为此界“版本之子”的专业素养展现无遗,冷静地分析道,“这并非普通的物质屏障,这是由极致负面情绪凝结的‘心之牢笼’。对它施加外力冲击,只会刺激其内部蕴含的绝望情绪,让它变得更加坚固,甚至可能直接伤害到被囚禁在内部的李白本身。我们必须要用‘心’,用‘意’,去理解、去共鸣、去化解。我们需要找到这座‘概念囚笼’的薄弱点,也就是其构筑的核心意象——‘诗眼’,或者说,是维持这牢笼存在的‘阵眼’。”

说罢,诗人再次闭上了双眼,摒弃所有杂念。他将自身那已达到准神话级别的磅礴“文气”,如同最精密灵敏的探测波,极其小心地、缓缓地向外扩散,细致地扫描、感知着整座墨之囚牢的每一寸“晶壁”。他并非在寻找物质结构的弱点,而是在努力捕捉、感受那些流淌在晶体表面、充满了痛苦与绝望的诗句背后,是否还残存着一丝一毫属于诗仙李白的、未曾完全泯灭的灵性光辉,那可能是破解困局的关键。

时间在令人窒息的寂静中一分一秒地流逝。刘海手持能量手枪,警惕地守在诗人身旁,锐利的目光不断扫视着周围,防备着任何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他能清晰地感觉到,随着他们二人的靠近和诗人的探测,这座原本看似死寂的“墨之囚牢”,仿佛从沉睡中被惊醒,开始显露出某种“活性”。那些原本只是缓缓流淌的绝望文字,速度开始加快,字形变得越发扭曲、躁动,甚至散发出一种针对性的、充满了恶意与排斥的“精神压力”!这股无形的压力如同沉重的潮水,一波强过一波地向着他们席卷而来,试图侵蚀他们的意志,将他们同化为这绝望领域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