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浩宇蹲下去仔细看,那芽尖上裹着层薄膜,像是还没展开的子叶。他突然想起苏婉清带来的黑土,当时她说是从自家菜园的篱笆边挖的,那里种着几棵向日葵。难道是……
“这是向日葵苗!”苏婉清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她手里拎着袋玉米面,额角渗着点细汗,“我家篱笆边种的向日葵,种子肯定是混在土里带过来的。”她放下袋子,蹲到育苗盘前,眼睛亮晶晶的,“没想到这么快就冒芽了,这东西泼辣,不怕冻,正好给‘寒育一号’当个伴。”
赵刚凑过来看热闹:“向日葵好啊!等结了籽,能炒着吃,还能榨油。苏姐你不知道,上次林默吃了回葵花籽,惦记了好几天,说比城里供销社卖的香。”
林默的脸“腾”地红了,攥着记录本往暖风机后面躲:“赵哥你别瞎说……”话没说完,就被苏婉清递过来的冻苹果堵住了嘴——苹果已经化了小半,表皮软乎乎的,透着股酸甜气。
“尝尝看,”苏婉清笑着说,“化透了更甜。”她自己也拿起一个,用手帕擦了擦表皮的水珠,咬了一小口,冰凉的汁水在舌尖散开,带着点淡淡的酒香,“真的不错,比新鲜苹果多了点酒味呢。”
杨浩宇看着她眯起眼睛的样子,突然觉得棚里的暖风机都没那么必要了。晨光落在她的发梢上,把碎发染成了淡金色,嘴角沾着点苹果汁,像颗没擦干净的糖粒。他赶紧转过头,假装去看育苗盘,手指却不小心碰倒了旁边的喷水壶,水洒在地上,溅起细小的水花。
“对了,”苏婉清突然想起什么,从布包里掏出个小布包,“这是我娘做的辣椒面,给你们掺在玉米糊糊里吃,暖和。”布包一打开,辛辣的香气立刻漫开来,混着暖风机的热气,把棚里的寒气都赶跑了。
赵刚已经在灶上煮起了玉米糊糊,锅里咕嘟咕嘟冒着泡,香气顺着锅盖的缝隙往外钻。他往锅里撒了把辣椒面,瞬间腾起的热气里,辣香混着米香,让人忍不住直咽口水。
“苏姐,你家这辣椒面可真香啊!”赵刚用勺子搅着锅里的糊糊,“比基地食堂的香多了,是不是加了啥特别的料?”
“加了点芝麻和花椒,”苏婉清往育苗盘里撒着细土,“我娘说冬天吃点辣的,抗冻。你们在棚里守着苗,总对着寒气,多吃点好。”
杨浩宇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把向日葵苗小心地挪到育苗盘边缘,动作轻得像在哄孩子。他突然想起昨晚她靠着暖风机睡着时,手里还攥着那张抄满种植要点的纸,纸角都被体温焐得发皱了。
“这向日葵苗,”他没话找话地说,“能和‘寒育一号’一起长吗?”
“能啊,”苏婉清抬头看他,眼睛亮得像雪地里的光,“向日葵扎根深,能把底下的养分翻上来,‘寒育一号’跟着沾光呢。就像东洼的麦子和向日葵种在一起,麦子长得特别饱满。”她顿了顿,又说,“植物也跟人似的,凑着热闹长,才长得旺。”
棚外的积雪还在融化,屋檐的水滴答个不停,像在数着时间。赵刚把玉米糊糊盛进粗瓷碗里,辣椒面的香气混着米香,在棚里织成张暖融融的网。林默捧着碗,小口小口地喝着,辣得直吐舌头,却舍不得放下碗;赵刚边喝边讲着刚才在路口听来的新鲜事,说公社要组织农技培训,问杨浩宇去不去;苏婉清喝得慢,时不时往育苗盘里添点水,睫毛上沾着点水汽,像落了层细雪。
杨浩宇看着眼前的景象,突然觉得心里某个地方被填得满满的。就像那些悄悄扎根的向日葵苗,看不见的根须在土里蔓延,把每个人的心意都串在了一起。雪化后的脚印会被风吹散,但有些东西,却像这棚里的暖意似的,悄悄钻进了心里,扎下了根。
他拿起勺子,喝了口热糊糊,辣椒的辛辣混着玉米的香甜,在舌尖炸开。抬头时,正好对上苏婉清看过来的目光,她的嘴角还沾着点糊糊,像颗没擦掉的星星。两人都笑了起来,暖风机的嗡鸣里,仿佛也多了点甜丝丝的味道。
雪水顺着棚顶往下淌,在地上汇成细小的溪流,朝着远处的田埂流去。那些融化的雪水会渗进黑土地里,带着育苗棚的暖意,去叫醒更多沉睡的种子。就像此刻棚里的笑声,会顺着打开的门缝飘出去,落在雪后的阳光里,长出新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