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的秋风吹过,带着落叶的沙沙声和一丝凉意。
却也吹不散周五下课铃带来的轻松愉悦。潮城卫校放学的人流中,洋溢着一种迫不及待的欢快气氛。
詹晓阳刚收拾好书包,正准备和刘小惠一起回小屋,一个胖乎乎的身影就灵活地挤过人群,蹿到了他们面前,正是满脸堆笑的汪胖子。
“阳哥!小惠姐!等等!”汪胖子喘着气,眼睛亮晶晶的,“今晚有安排没?要是没事,咱们一起吃饭去?我请客!吃完……嘿嘿,一起去看电影怎么样? 凤城电影院,新上了两部片子!”
说着,他还不忘偷偷瞟了一眼跟在詹晓阳身边的林雅雯,显然这个“电影之约”是早有预谋的双人活动,拉上詹晓阳和刘小惠,既能凑热闹,又能避免单独相处的尴尬。
刘小惠闻言,立刻期待地看向詹晓阳。平时学业繁忙,两人很少有这样纯粹的娱乐活动。
詹晓阳看着汪胖子挤眉弄眼的样子,又看看刘小惠期待的眼神,心里也觉得这是个放松的好主意,便爽快答应:“行啊!胖子你今天怎么这么大方?发财了?”
“嘿嘿,小财小财!上次那批波鞋提成刚到手,高兴嘛!”汪胖子挠头笑道,“那就说定了!雅雯,一起去吧?”他转向林雅雯,语气带着明显的期待。
林雅雯脸微微一红,看了看刘小惠,轻轻点了点头:“嗯,好呀。”
“太好了!那咱们先去吃牛腩面?我知道有家店味道贼正宗!”汪胖子大手一挥,定下了行程。
四人一行走出校门,没有去南春桥大排档,而是熟门熟路地拐进了学校后巷一家烟火气十足的老字号面馆。
店面不大,桌椅油腻,但浓郁的牛骨汤香气扑面而来,让人食欲大动。正是晚饭时分,店里坐满了食客。
“老板!四碗招牌牛腩面!加腩!加蛋!”汪胖子熟络地高声点单,尽显“地主之谊”。
热腾腾的面条很快端了上来,硕大的海碗里,汤汁醇厚,面条筋道,大块的牛腩炖得软烂入味,上面卧着一个金黄的煎蛋,撒着翠绿的葱花。
四人吃得额头冒汗,酣畅淋漓。简单的食物,却因为伙伴的陪伴而显得格外美味。
吃完饭,天色已经暗了下来,街灯次第亮起。
前往电影院的路上,经过一个热闹的水果摊和一个零食铺子。汪胖子又自告奋勇地去买了一袋刚炒出来的糖炒栗子、几包瓜子花生,还有几个黄澄澄的橘子与可乐。
年轻人看电影,吃的喝的必不可少,这几乎成了某种仪式。
凤城电影院是潮城老牌的电影院,门脸不算新潮,但巨大的海报墙和闪烁的霓虹灯招牌在夜色中格外醒目。
售票窗口前排着不长不短的队伍,大多是和他们一样的年轻人,或者成双成对的情侣。空气中弥漫着爆米花的甜腻香气和嘈杂的人声。
汪胖子挤到售票窗口前,仰头看着上方悬挂的巨幅电影海报,陷入了“艰难”的选择。一边是汤姆·克鲁斯戴着墨镜、身手矫健的《碟中谍》(Mission: Ipossible),充满惊险刺激;另一边是黎明和张曼玉相拥的《甜蜜蜜》,海报色调温暖,带着淡淡的怀旧与忧伤。
“阳哥!看哪个?”汪胖子扭头大声问詹晓阳,“《碟中谍》听说特技可牛了!《甜蜜蜜》嘛……好像是爱情片……”
詹晓阳的目光扫过两张海报。《碟中谍》 他当然知道,阿汤哥的经典之作,动作场面确实火爆。
但当他看到 《甜蜜蜜》 那张海报时,前世的记忆瞬间被激活——这是陈可辛导演的杰作,斩获当年香港金像奖多项大奖的经典爱情片,讲述的是大陆人在香港漂泊相遇、命运交织的动人故事,情感细腻,回味悠长。
更重要的是,今晚是带着两位女生出来,看一场浪漫的爱情电影,显然比看打打杀杀的特工片更应景,更能照顾到她们的感受。
几乎没有任何犹豫,詹晓阳立刻对汪胖子说:“看《甜蜜蜜》吧!”
“啊?爱情片啊……”汪胖子似乎有点小失望,但看到林雅雯和刘小惠都露出了赞同和期待的表情,立刻改口,“行!听阳哥的!就看《甜蜜蜜》!四张票!”
买了票,四人检票入场。
电影院内灯光昏暗,他们找到位置坐下,是中间偏后的连座。
很快,灯光熄灭,大银幕亮起,电影开始了。
影片从1986年的香港开始,黎小军(黎明饰)和李翘(张曼玉饰)这两个从大陆来到香港的异乡人,因为共同的喜好邓丽君的歌声而相识。
故事缓缓展开,没有剧烈的戏剧冲突,却用细腻的笔触描绘着他们在繁华都市中的孤独、挣扎、相互取暖以及一次次因现实而无奈的错过。
詹晓阳虽然前世看过,但此刻重温,依然被影片中那种时代洪流下个体命运的漂泊感和真挚情感所打动。
他更能体会到片中那些关于身份认同、机遇与选择的深层寓意。
而刘小惠,几乎是从电影开始没多久,就自然而然地、轻轻地将头靠在了詹晓阳的肩膀上。
她的注意力完全被剧情吸引,随着李翘和黎小军的聚散离合而心情起伏。
看到动情处,比如两人在雨夜的街头重逢又分离,詹晓阳能感觉到她抓着自己胳膊的手会微微用力,甚至听到她轻微的吸鼻子的声音。
他没有说话,只是伸出手,轻轻握住了她微凉的手,用这种方式传递着无声的安慰和“我在这里”的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