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推心置腹(1 / 2)

第二天詹晓阳在一阵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高亢嘹亮的公鸡打鸣声中悠然转醒。

紧接着,村巷里由远及近,传来了“豆——腐——嘞——”那拖着长音、带着独特韵律的叫卖声,夹杂着几声犬吠和邻家开门泼水的声响。

这一切混杂在一起,构成了乡村清晨最鲜活、最生动的交响乐,也是刻在詹晓阳骨子里的、关于家乡最深刻的记忆印记。

他满足地深吸了一口空气中清冽的、带着泥土和晨露气息的味道,轻手轻脚地起身,没有吵醒还在熟睡的弟弟晓峰。

推开房门走下楼,发现姑父和小姨已经起来了,正和父亲一起坐在一楼的客厅里,就着一壶热气腾腾的功夫茶,低声聊着天。母亲大概在厨房忙碌早餐。

“姑父,小姨,爸,你们起这么早?”詹晓阳打着招呼。

“年纪大了,睡不了懒觉咯!再说你们这山里空气好,醒得早!”姑父笑着呷了一口茶。

“晓阳醒啦?快去洗漱,等你妈弄好早饭。”父亲说道。

“爸,姑父,小姨,今天早上不在家吃了。我带姑父和小姨去镇上集市口那家早餐摊吃,尝尝我们这边的特色小吃!”詹晓阳提议道。

“好啊!入乡随俗,正好体验一下地道的饶北早餐!”小姨欣然同意。

詹晓阳快速洗漱完毕,便领着姑父和小姨出了门,沿着青石板铺就的村道,朝不远处的镇集走去。

清晨的集市已经苏醒,人声鼎沸,充满了烟火气。卖菜的、卖肉的、卖早餐的摊贩们吆喝声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各种食物混杂的香气。

詹晓阳熟门熟路地把两人带到集市口一个看起来有些年头、但收拾得干干净净的早餐摊前。

摊主是一对老夫妻,看到詹晓阳,热情地用本地话打招呼:“晓阳回来啦?带朋友来吃早餐啊?”

“是啊,阿伯阿姆!三位!把你们拿手的都上点!”詹晓阳笑着回应,招呼姑父小姨在摊子旁支起的小方桌边坐下。

很快,几碗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特色小吃就端了上来:胡须粿汤,用的是本地产的宽米粿,口感软糯滑爽,汤头是用猪骨熬制,清澈鲜美,上面撒着葱花和炸蒜蓉;客家腌面,面条筋道,拌着猪油、炸黄豆、肉末和独特的酱料,咸香可口;还有本地特色的饺子和用米浆蒸制的生粄,配上辣椒酱,风味独特。

“姑父,小姨,你们快尝尝!这都是我们这边最地道的早餐!”詹晓阳热情地介绍。

姑父和小姨看着眼前这些从未见过的特色小吃,也充满了好奇,拿起筷子品尝起来。

“嗯!这个粿汤好吃!汤鲜粿滑!”姑父吃了一口胡须粿,连连点头。

“这腌面味道真特别!香!”小姨也对客家腌面赞不绝口。

两人吃得津津有味,对饶北的早餐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

看姑父和小姨吃得正香,詹晓阳说道:“姑父,小姨,你们慢慢吃,我去旁边跟几个亲戚打声招呼,顺便买点东西。”

“好,你去忙你的。”姑父摆摆手。

詹晓阳起身,并没有真的去串门,而是径直走向集市里堂哥经营的猪肉摊。

“大哥!”詹晓阳招呼道。

“晓阳!这么早!回来啦?”堂哥正在案板前忙碌,看到詹晓阳,露出憨厚的笑容。

“嗯,回来了。哥,给我切个新鲜的猪肚,要里脊肉好点的排骨也来5斤,再割5斤前腿肉。各要两份。”詹晓阳熟练地吩咐。

“好嘞!”堂哥手脚麻利,按照要求,很快将猪肉、猪肚、排骨分切好,用厚厚的干荷叶包好,再用草绳捆扎结实,分成两个袋子。

詹晓阳付了钱,又去旁边的菜摊,买了一大堆新鲜的时令蔬菜:空心菜、红薯叶、豆角、茄子等,也是分成两包。然后提着沉甸甸的几个袋子,回到了早餐摊。

看到詹晓阳提着这么多东西回来,姑父和小姨有些惊讶。

“晓阳,你买这么多菜干嘛?”小姨问。

詹晓阳把东西放在脚边,坐下继续吃他那碗已经有些凉了的腌面,笑着说:“姑父,小姨,这些都是农村自家养的猪、种的菜,没喂饲料没打农药,原生态的,味道好。你们带点回潮城吃,比城里菜市场买的香。”

小姨看着那两大包新鲜的肉菜,心里明白这是孩子的一片心意,感动地说:“哎呀,晓阳,你这孩子……太有心了!谢谢啊!”

“应该的。”詹晓阳笑了笑,低头快速吃着面。

这时,小姨放下筷子,用餐巾纸擦了擦嘴,神色变得认真了些,看着詹晓阳,问道:“晓阳,现在‘皮克’的协议也签了,下一步,你具体是怎么打算的?怎么操作?心里有谱了吗?”

这个问题,显然已经在她和姑父心里盘桓已久了。姑父也停下了筷子,目光投向詹晓阳,等待他的回答。

詹晓阳不紧不慢地吃完最后一口面,也拿起纸巾擦了擦嘴,坐直了身体。

他看了看姑父,又看了看小姨,语气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开口说道:

“姑父,小姨,既然你们问起,那我就把我的想法,跟你们彻底交个底,推心置腹地聊一聊。”

他顿了顿,仿佛在整理思绪,然后清晰而有力地说道:“我的想法是,我们不能再满足于小打小闹了。这次拿下‘皮克’,是一个绝佳的契机。我们要借助这个机会,把‘皮克’这个品牌,在潮城,乃至在整个大潮汕地区,往大了做!做出规模,做出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