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返乡过年(四)(2 / 2)

父亲心情不错,还倒了一点米酒,和母亲小酌了两杯。席间,父母都对这鹅肉赞不绝口:“这鹅肉真香!肉质紧实,卤得也入味!”

詹晓阳趁机接过话头,开始向家人解释这几个月在城里的“事业”:“爸,妈,这鹅肉好吃吧?这就是我帮同学家卖的狮头鹅。”他详细说道:“我们班有个关系挺好的同学,爸你还记得吧?就是开学报到那天,在宿舍第一个跟你打招呼的那个瘦高个,他家是澄城的。他家养了好几百只这种狮头鹅,但在他们那边,几乎家家都养鹅,不好卖。我看他爸发愁,就给他出了个主意。”

他顿了顿,继续清晰地说道:“我让他爸把鹅宰杀好,做成卤鹅。然后呢,我在潮城找了几个同学的亲戚,像他们的小姨、姑父他们,在潮城的菜市场租了摊位,专门卖他家的卤鹅。他爸每天在澄城卤好鹅,天不亮就骑摩托车送到潮城各个摊位。他爸算给我12块钱一斤,我以17块钱一斤批发给潮城的摊贩,中间赚5块钱的差价。一天下来,能卖一两百斤肉呢。”

弟弟詹晓光听得眼睛发亮,抢着说:“哥!一天一百斤就赚500块!两百斤就是一千块啊!哥你也太牛了吧!”

詹晓阳笑了笑,没有否认弟弟的算法。他放下筷子,转身从放在旁边的背包里,拿出几个厚厚的信封。他先把三个信封叠在一起,递给母亲:“妈,家里你当家,这是我放假这阵子卖鹅肉挣的钱,一共九千块,你收着。”接着,又单独拿出两个信封,分别递给父亲和弟弟:“爸,这是一千,你零花。晓光,这一千给你买学习用品和喜欢的玩意儿。”

他语气平静地补充道:“我存折里还有两万块钱。所以,以后我的学费和生活费,你们就不用操心了。你们也不用再像以前那么拼命做工,有个事做,别太累着就行。”

父亲、母亲和弟弟目瞪口呆地看着手里的信封,又看看一脸淡然的詹晓阳,仿佛在听天方夜谭。

一个月不到,一个学生娃,挣了差不多三万块?这简直超出了他们的认知范围!只是他们不知道,这孩子没敢说大实话。

母亲颤抖着手,摸着厚厚的钞票,半晌才喃喃道:“晓阳……这……这都是真的?你没干啥……不好的事吧?”

“妈,您放心,都是正正经经做生意赚的辛苦钱。”詹晓阳肯定地说。为了转移父母的注意力,他又从行李包里拿出新买的随身听和收音机:“爸,这个收音机给你听新闻戏曲。晓光,这个随身听给你学英语听歌。”

弟弟拿到心心念念的随身听,高兴得跳了起来,暂时忘了钱的震撼。

这时,母亲想起一件事,问道:“晓阳,我听你大舅说,你从他那里批了600套餐具,光成本就差不多一万块钱?你要这么多餐具干啥用啊?”

“做促销啊,”詹晓阳早有准备,流畅地回答,“年前买整只大鹅,就送一套餐具。这样显得实惠,吸引人买。”

“这么送?那还能挣钱吗?”母亲还是不理解。

“能啊,”詹晓阳语气笃定,稍微夸大了一点效果,“就用这个办法,年前这段时间,光礼品装的鹅就卖了三百多只呢。”这个数字足以让家人信服他的商业头脑。

饭后,詹晓阳让弟弟去邻居家借摩托车,送他去两个舅舅家拜访。他回家的行程安排得很紧。趁弟弟去借车的间隙,詹晓阳把从潮城带回来的烟酒、凉果等分装成两份。

弟弟很快借来了摩托车,先载着詹晓阳去了大舅家。大舅见到他,很是高兴,拍着他的肩膀说:“晓阳,回来啦!听你堂舅说,你在潮城不好好上学,干起贩卖的营生了?”

詹晓阳笑着解释:“大舅,我这是利用放假时间搞的,就当社会实践了。这是我带回来的鹅肉,还有烟和酒,一点心意。另外,这是最后那批餐具的钱,您点点。”他把装钱的信封递过去。

大舅接过钱,数了数,竟然抽出一半,塞回詹晓阳手里:“傻小子,跟大舅还这么客气?收回成本就行!剩下的你拿着!年轻人闯荡,需要本钱!”

詹晓阳心里一暖,也没多推辞,道谢后收下了。接着,兄弟俩又去了二舅家,送上年货,坐了会儿家常。

等他们回到家时,已经快晚上九点了。往常这个时间,在潮城的小屋里,正是他和刘小惠要么依偎在沙发上看电视,要么缩在被窝里低声细语、温情脉脉的时候。强烈的思念涌上心头,詹晓阳忍不住走到电话旁,拨通了刘小惠家的号码。

电话通了,是刘小惠接的。背景里能听到电视声和家人的说话声。两人都不敢说太亲密的话,只能简单问候。

“到家一切都好吧?”詹晓阳问。

“嗯,都好。你呢?”刘小惠的声音轻轻的。

“我也都好。明天下午我去看你。”詹晓阳说。

“嗯,好。”刘小惠应道。

“听到你的声音就好了。”詹晓阳压低声音,说了一句带着深意的话。

“嗯……你也是。”刘小惠的声音更轻了,带着一丝羞涩。

简单的几句话,却让彼此的心安定了下来。挂了电话,詹晓阳才觉得心里踏实了些。

洗漱完毕,躺在自己熟悉的床上,詹晓阳却有些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房间里安静得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

他习惯性地伸出了手臂,往常,那里会有一个温软的身体依偎过来。然而此刻,臂弯里空空如也,只有冰凉的空气。

对刘小惠的思念,如同潮水般,在寂静的深夜里,愈发汹涌地将他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