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日常(2 / 2)

几个体力较好的少年跑完一圈后,会停下来,抓起石锁,或是抡臂过顶,或是掷地有声,汗水很快浸湿了额前的发丝。

这不仅是锻炼耐力,更是锤炼臂力的基础。

除了跑步和举重,他们还融入了一些更“极限”的训练方法。负重训练是常态,除了背沙袋,有时还会肩扛一段原木,或是腰系重物,在障碍跑道上穿梭,模拟长途行军与战斗负重。

更引人注目的是角落里设置的一个移动靶位,一个木制的假人被简易的绳索拉动,左右晃动。

几个少年手持手弩,屏息凝神,待假人靠近,便“嗖”地一箭射出,力求在移动中击中目标。

他们的动作迅捷,眼神专注,每一次射击都伴随着对速度和精准度的极致追求。

最特别的是他们练剑的方式。每当晨跑和力量训练结束,到了练剑时刻,没有人会立刻拔出腰间的佩剑。

他们只是静静地站着,剑鞘紧贴腰侧,眼神却如同鹰隼般在四周逡巡,仿佛在感受空气的流动,预判着未知的攻击。

他们练习的是身法、步法和眼神,是剑未出鞘前的蓄势与等待。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紧张而肃杀的气息,仿佛下一秒,剑光便会如电般划破宁静。(剑意感之)

就在他们紧张训练之时,另外一百名少年已经从庄园的侧门鱼贯而出。他们被分成了两队,一队沿着左边的山麓,一队沿着右边的密林,小心翼翼地搜索着庄园周围的情况。

他们的任务是熟悉地形,辨认植物,特别是要留意水源和可能的危险。

果不其然,搜索了一阵,他们惊喜地发现了一片郁郁葱葱的果园,分布在山坳和缓坡上,有苹果、梨、桃子,甚至还有他们从未见过的奇异果实。

“快看,那边还有一片!”一个眼尖的少年兴奋地指着远处。

正当他们准备靠近时,另一队人影出现在视野中。是来自另一个庄园的少年。

双方隔着一段距离对视,没有丝毫的敌意,反而相视一笑,远远地打了个招呼,算是打了照面。

这很正常,毕竟他们同属一个学院,只是分居在不同的庄园进行历练。

更让他们安心的是,这些果园似乎没有明确的归属,大家都是来搜索的。

根据他们收到的指示,这些果树是上一辈的师兄师姐们栽种的,本着“谁发现谁先得”的原则,只要自己先摘到,那果实就归自己。

这种公平而原始的规则,倒也避免了不必要的冲突。他们甚至觉得,与其他庄园的少年共享这片自然的馈赠,也算是一种默契。

“嘿,尝尝这个,甜得很!”一个来自邻庄的少年摘下一个不知名的红果子,朝他们晃了晃,咧嘴一笑。

“下次再一起比试!”这边的人也笑着回应。

短暂的交流后,两队人继续各自的任务。他们的心中都压着一块沉甸甸的石头。

学院的前辈们曾私下告诫他们,未来的任务,多半与真正的战场有关,需要冲杀在前。

不去,就意味着无法获得贡献分,而贡献分是换取物资的唯一途径。

这里的每一件东西,似乎都蕴含着不可思议的价值。

一把新学员配发的、看似普通的高碳钢宝剑,如果带回到自己的世界,那绝对是无价之宝,足以成为削铁如泥的神兵利器。

就连这里常见的太阳能马灯,据说在他们的世界,也只是收藏在皇宫深处,即便是皇子,也难得一见。

想到这里,少年们握紧了手中的武器,或是攥紧了拳头。

他们知道,自己并非仅仅为了在这庄园外跑跑步、练练剑,更为了那个遥远的、需要他们用生命去守护的世界。

强大的自己,不仅是为了在这片天地立足,更是为了有一天,能带着这些“宝贝”回去,帮助自己的国家发展壮大。

至于战场?他们交换了一个眼神,眼神里没有恐惧,只有一种少年人特有的、混杂着憧憬与决心的火焰。

训练,必须更加刻苦。

时间,如同庄园里新栽种的土豆,在耐心和汗水的浇灌下,悄无声息地生长。转眼,第二个月结束了。

凯恩坐在议事厅的主位上,利维站在他旁边,两人面前摊开着记录贡献积分的羊皮纸。账目清晰:66个学生和134个随从,合计200人,每人按100分算,总收入2万分。支出方面,为了让大家能吃得好一些,补充体力,他们换了两次腊肉,消耗了分;又用4000分换了一些生活必需品,比如更多的盐、针线、简易药品等等。这样一来,这个月净存下了6000分。

“嗯,还能存下6千加之前有8千分。”凯恩点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满意,“这样下去,我们慢慢就有底气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随着与庄园外其他群体的接触增多,关于这个世界的猜测也越来越多。

利维和凯恩不止一次讨论过,想起之前五大陆每六年送来四五千名精英,真正能回去的又有多少?官方的解释是,回去的几十人都是镇国重臣,维持了国家一段时间的繁荣。但那些消失的几千人去了哪里?唯一的解释,就是都死在战场上。

“你看,”利维曾对凯恩说过,“这里据说有上万个庄园,但我们的学生,显然不全是来自那五个大陆。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里很危险,远超我们的想象。不想死在战场上,唯一的办法,就是变得更强,强大到足以自保。”

凯恩深以为然。这或许就是永恒回响学院存在的意义,也是他们这些被卷入这里的人,必须面对的现实。

第三个月,他们的努力有了更丰厚的回报。收集松针的效率大大提高,庄园也整理得井井有条,甚至开始尝试泥土烧制一些简单的陶瓷器。

月末结算,他们换了足足五千斤腊肉,账簿上,数字从八千变成了二万三千分,这沉甸甸的数字,代表着实实在在的安全感。

“还有十天,”凯恩看着日历,轻声说,“就可以去科技学院领取我们的通行证和个人AI电脑了。”

这十天,在所有人眼中都显得格外漫长。每个人心中都充满了期待,也夹杂着一丝紧张。

AI电脑,那代表着更便捷的信息获取、更强大的计算能力,甚至可能连接着这个世界的更多秘密。

十天后…

庄园里,议事厅内灯火通明。66个学生,134个随从,200人再次齐聚一堂。凯恩站起身,声音洪亮地宣布:“大家安静!明天,我们将分批前往科技学院!”

人群中响起一阵低低的嗡嗡声。有人激动地握紧了拳头,有人则紧张地互相张望。

凯恩继续说道:“距离我们登记已经过去了102天,比预计的多了两天。但我们确认过了,学院那边确实需要这么多时间来处理。明天,第一批100人出发,后天,剩下100人出发。我们明天早上五点集合!”

102天,每天似乎都过得特别慢,仿佛手指头都要被掰断了去数。但没人有怨言,毕竟,他们已经等了100天,多等两天又算得了什么?为了不白跑一趟,为了能顺利拿到那个改变命运的AI电脑,多等两天,值了。

“明天,我带第一批人去。”凯恩目光扫过众人,“名单我已经拟好了,有经验的,有体力的,还有一些特别需要这次机会的。其他人,做好准备,后天出发!”

名单很快念完,被点名的100人脸上洋溢着兴奋和期待,没被点到的则略带一丝失落,但也很快被即将到来的集体行动的兴奋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