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网游竞技 > 无尽的拉格朗日之文明演化 > 第9章 邪神对“血食”量的增加

第9章 邪神对“血食”量的增加(2 / 2)

“是!”李猛应声,随即吹响了号角,催促着骑兵和俘虏加快行进。

马车颠簸着,王明璃闭上眼,再睁开时,眼底深处那点柔软已经被一层冰霜覆盖。

青林山庄,她的地盘,从今天起,将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她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迎接这一切。

庄主赵德全早已带着一众管事、护卫在庄门口迎候。

他看着那无边无际的人潮,脸色有些发白,但见到王明璃的马车驶来时,还是强撑着迎了上去,声音带着几分颤意:“九小姐,您总算是回来了!这……这五万人,可如何是好?”

王明璃没有下车,只是掀开帘子,目光扫过那些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眼神中充满了恐惧和麻木的战俘。“赵庄主,”她的声音平静无波,“他们暂时是山庄的‘客人’。传令下去,腾出西边三座废弃的作坊,给伤者和老弱安置。其余人,按原定计划,划分区域,搭建临时棚屋。”

赵德全连忙躬身应是:“是,是,九小姐吩咐的事,属下定当尽力办好。”

“另外,”王明璃的目光落在远处连绵的群山和近处流淌的溪水上,“粮草先行。立刻清点山庄库存,再派人去周边市集采购。同时,抽调三百精壮护卫,由李副将带领,负责营地秩序。再有滋事者,格杀勿论。”

“是!”李猛和李德全同时应道。

处理完眼前的急务,王明璃才在赵德全的引导下,回到了位于山庄中心的宅邸。刚坐下,她便唤来了老管家陈伯。

“陈伯,这五万人,光靠吃是撑不住的。山庄的地盘够大,但资源有限。传令下去,立刻清点所有可耕种的土地,规划出专门的区域,用于安置和利用这些战俘。”

陈伯点点头,脸上带着一丝忧虑:“小姐,这些人……恐怕没有多少农活经验。”

“没有经验可以学。”王明璃的语气不容置疑,“将山庄里懂耕种的佃户和仆人调派出来,手把手教他们。同时,把山庄库房里存放的农具、种子都拿出来。告诉他们,只要肯出力,就有饭吃,有地方住。不愿意的……”她顿了顿,目光锐利,“那就让他们去挖沟渠,修路,或者去矿场。”

陈伯明白了她的意思,这些战俘,要么成为新的劳动力,要么就只能成为血食。在神使和邪神威胁下,这几乎是唯一的出路。

接下来的日子,整个青林山庄都忙碌了起来。

五万战俘被划分成一个个小队,在山庄原有居民的监督下,开始清理土地,搭建简陋的棚屋。

工匠们则日夜赶工,加固围墙,修缮武器库,将原本用于防御山贼的工事,改造成能容纳更多人的营地。

王明璃亲自巡查,对于懈怠者,绝不姑息,而对于表现出积极态度的人,则给予额外的口粮和庇护。

她知道,这不仅仅是为了解决眼前的粮食问题,更是为了在未来的某一天,当邪神需要的血食数量再次增加时,山庄能有足够的底气和资源去应对。青林山庄,这个小小的角落,也必须变得更强韧。

一个月的时间,足以让很多东西发生改变。

原本荒芜的西边空地,如今已经变成了一个崭新的、规模庞大的营地。五万战俘被划分成了数十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有专人负责管理。

他们穿着统一的、颜色灰暗的粗布衣,在监督者的指挥下,开始有规律地劳作。

一部分人被分配到了农田,在山庄原有佃户的指导下,翻土、播种。

虽然效率不高,但总算是有了起色。另一部分人则被派去清理山庄外围的山林,开辟新的道路,或者被送去了山庄附属的几处小型矿场,挖掘矿石和木材。

王明璃站在高处,俯瞰着这片曾经荒芜的土地上涌动的人潮,眉头微微皱起。虽然秩序已经初步建立,但效率依然低下,而且战俘中的反抗情绪始终没有完全消除。

她需要更有效的方法来管理这些人,让他们不仅仅是生存下来,而是能为山庄创造真正的价值。

“小姐,这是最新的统计报表。”陈伯恭敬地递上一卷竹简,“目前粮食消耗在可控范围内,但农作物的生长还需要时间。矿场那边倒是出产了一些铁矿石和木料。”

王明璃接过竹简,快速浏览着上面的数字。她放下竹简,沉吟片刻:“陈伯,传令下去,将矿场和伐木场出产的一部分物资,拿出来做‘奖励’。那些在农事上表现出色,或者主动提出改进建议的人,给予额外的奖励。”

“奖励?”陈伯有些不解,“小姐,我们现在物资也不算充裕……”

“不,”王明璃打断他,“奖励不仅仅是物资。给他们一些特权,比如更好的住处,更多的休息时间,甚至……允许他们与家人或同伴更近距离地生活。制造一种‘努力就有回报’的氛围。”

陈伯恍然大悟,这确实是个好主意。通过分化拉拢,让一部分人带动另一部分人,或许能提高整体的效率。

与此同时,王明璃也开始考虑更长远的规划。她知道,仅仅依靠人力是不够的。她需要利用这些战俘的技能,或者说,挖掘他们可能隐藏的潜力。

“去把负责管理营地的几个管事都叫来。”王明璃吩咐道。

很快,几个负责不同区域的管事被叫到了王明璃面前。王明璃看着他们,开门见山:“我听说,你们当中,有人以前是铁匠,有人是木匠,还有人懂得简单的医药?”

几个人面面相觑,其中一人颤巍巍地站了出来:“回……回小姐,小人以前是黑石都城的一个铁匠,手艺还算过得去。”

“很好。”王明璃眼中闪过一丝光亮,“从今天起,你们不再是普通的监督者,而是工匠大师。我会给你们提供最好的工具和材料,你们需要做的,就是把这些战俘里同样有手艺的人找出来,成立专门的作坊。我们需要更好的农具,更坚固的武器,甚至……也许还能研究出一些新的东西。”

随着日复一日的劳作,青林山庄西边的荒地渐渐变了模样。如今都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建设一座新城。

王明璃没有取什么响亮的名字,就叫它“青林新城”。它将建立在原本属于青林山庄,但一直荒废的山脚下,与旧庄子隔着一道并不算太远的小山梁。这片区域,地形相对平坦,水源也还算充足,是王明璃深思熟虑后选定的初步城址。

“城墙是重中之重。”王明璃站在刚刚竖起的木桩标记前,看着眼前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五万战俘被划分成不同的工区,有的负责搬运石料,有的负责砍伐树木,有的则开始挖掘地基。

赵德全带着一众管事和山庄原有的护卫,拿着鞭子和记录板,维持着表面的秩序。虽然鞭声偶尔响起,但相比于之前纯粹作为“血食”储备时的绝望,此刻的空气中多了一丝……忙碌。

“小姐,东段地基已经挖好了,请示用石料还是夯土?”负责东区的管事跑来请示。

王明璃看了看地势,又看了看运过来的石料,这些是从附近几座小山开采出来的,虽然不大,但还算坚固。“先夯土为主,关键节点,比如城门、角楼,用石料加固。记住,城墙要厚,基础要稳。”她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是!”

与此同时,王明璃并没有完全将战俘当作免费的苦力。

她开始尝试一种新的管理方式。那些被识别出来的手艺人,铁匠、木匠、石匠、瓦匠,甚至还有几个懂点水利的,都被集中起来,组成了“工匠营”。他们不再从事最繁重的体力劳动,而是负责指导、设计和制造。

“老张,你需要多少助手来打造夯土的模板?质量要好,不能塌。”王明璃亲自找到了那个曾经是黑石都城大匠的老张。

“小姐,至少需要五十个手脚麻利,有力气的年轻人。还得有十个懂木工的,能随时修补调整。”老张有些受宠若惊,他没想到,自己这把年纪还能重新拿起工具。

“给他们配齐,工具、伙食,都按最好的标准来。”王明璃点头,“做得好,有赏。”

赏罚分明,加上“工匠营”的设立,让原本死气沉沉的工地,渐渐有了活力。一些战俘发现,只要自己有一技之长,或者肯努力干活,不仅能多分到一点食物,甚至还能获得某种程度的“尊重”。这种微妙的改变,在底层悄然蔓延。

城墙的雏形一天天显现出来。夯土层层叠叠,石块被巧妙地嵌在一起。虽然只是初步规模,高度和厚度都有限,但一道灰扑扑的屏障,正在荒山与旧庄子之间缓缓升起。这不仅仅是一道防御工事,更像是一种宣言——青林山庄,或者说,王明璃,要在这片被邪神阴影笼罩的土地上,为自己,也为这八万张嘴,建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

夜幕降临,工地上亮起了稀疏的灯火,映照着一张张疲惫但或许不再那么绝望的脸。王明璃站在刚刚立起一段的城墙上,望着远方漆黑的夜空,以及那更加漆黑的,来自邪神世界的威胁。

城墙只是开始,城里面的世界,道路、房屋、市场、学堂……一切才刚刚起步。

这条路,注定漫长而艰难,但她知道,她必须走下去。

因为身后,是八万需要依靠的人,是青林山庄的未来,也是她自己,在这乱世中唯一能抓住的,一点点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