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不同的世界(完)(1 / 2)

青林山城一一

她告诉王明璃:“小姐,那山路……太难走了。好多人都累倒了,还有人在凿石的时候被飞溅的石块砸伤了。李猛将军他们管得严,但也不能不让人休息啊。”

王明璃听后,眉头紧锁。她明白,这种高强度、高风险的劳动,必须要有合理的制度来保障,否则人心不稳,工程也难以持续。

她立刻下令,增加劳作者的休息时间,提供更充足的食物和简单的草药包扎。同时,她也让人去挑选更合适的工具,比如更结实的铁镐、更宽大的独轮车。

山城的建造,虽然艰苦,却也带来了一种别样的韵致。

清晨,朝阳从山间升起,金色的光线洒在尚未完工的营房和蜿蜒的山路上,仿佛给这艰苦的劳动镀上了一层神圣的光辉。

工人们暂时停下手里的活,仰望着初升的太阳,脸上露出疲惫却坚定的神情。傍晚,夕阳西下,余晖将山城工地染成一片温暖的金红,远处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与工地的嘈杂声形成奇妙的对比。

青林山城,这个名字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地理标识,它代表着一种生机勃勃、充满力量的存在。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洒在依山而建的层层叠叠的屋舍上,整个山城便从沉睡中苏醒。

不同于中原大城的热闹喧嚣,青林山城的清晨带着一种独特的活力。

首先是来自山林的气息——松涛、泥土、还有清晨露水的清新味道,混合着远处练兵场传来的号角声和马匹的嘶鸣,弥漫在空气中。山脚下,靠近溪流的地方,几家早早开张的小摊贩已经开始忙碌。

卖豆浆油条的老板娘掀开锅盖,热气腾腾,香气四溢;卖早点的摊子前,几个早起的工匠或士兵正排队等候,他们身上还带着露水和夜露的微凉。

山城内部,道路随着山势蜿蜒,宽窄不一。宽阔的主干道上,已经开始有马车和牛车缓缓行驶,运送着建筑材料或是商货。狭窄的巷弄里,则充满了生活气息。

邻里间互相打着招呼,讨论着昨夜哪个戏班子演得好,或是哪家新开了个打铁铺。孩子们在巷子里追逐嬉闹,清脆的笑声回荡在石板路上。

色彩在这里随处可见:菜农担子里的新鲜蔬菜,染坊晾晒的各色布匹,还有那些手工艺品——木雕、竹编、陶器,琳琅满目,给灰砖青瓦的山城增添了无数生动的点缀。

王明璃的贴身侍女们,也早已习惯了这山城独有的节奏。

春桃、夏荷、秋月、冬梅,四个丫头不仅负责伺候小姐,还各自承担着一些特殊的任务。

她们四人,如今已是山城小有名气的“奇兵”。她们每人骑着一头经过特殊训练的猛虎,身后跟着一群同样训练有素的狼。

这五百只狼并非凶残的野兽,而是经过驯化,用于警戒和巡逻的“狼卫”。每当夕阳西下,或是夜幕降临,这四人便会跨上虎背,带着狼群,开始她们独特的巡逻。

想象一下那样的场景:暮色四合,山风渐起。四头斑斓猛虎,如四道流动的火焰,在山城的街道和城墙上来回逡巡。

它们身后的狼群,则像黑色的影子,悄无声息地散开,融入黑暗的角落,用它们敏锐的嗅觉和听觉,守护着这座新城的安宁。这景象,对于山城的老百姓来说,早已司空见惯,甚至成了一种别样的安全感。孩子们会指着远去的虎影,兴奋地告诉同伴:“看,是春桃姐姐她们巡逻去了!”而对于外来者,这无疑是青林山城最奇特也最令人敬畏的标志之一。

山城的繁荣,不仅体现在市井的喧嚣,更体现在其日益强大的军事力量上。清晨的练兵场,是另一番景象。

两万多名骑兵,这是青林山城最精锐的力量。他们大部分是从那五万战俘中筛选、训练出来的。

此刻,练兵场上尘土飞扬,战马嘶鸣。骑兵们正在进行着各种科目的训练:马术、枪法、弓箭、阵型变换。

李猛亲自坐镇,他的副将们则各司其职。战马在士兵的驾驭下奔腾跳跃,如脱缰的野马,又似疾风中的闪电。

士兵们身姿矫健,动作迅猛,每一次挥枪、每一次放箭,都透着一股杀气和力量。他们的喊杀声、战马的嘶鸣声、兵器碰撞的金属声,汇成一股令人热血沸腾的交响曲,在整个山城的上空回荡,宣告着这里不容小觑的武力。

除了骑兵,山城还有大量的步兵和弓手,他们分布在各个营区,进行着不同科目的训练。整个山城的军事氛围,是开放而又严明的。

士兵们不仅在训练场上挥汗如雨,在平日里,也承担着山城的巡逻、护送商队、维持秩序等任务。他们既是战士,也是山城的一份子,他们的存在,是山城安全最坚实的保障。

巡逻队分为好几支,有专门负责城内治安的,有负责外围哨卡的,还有像春桃她们这样的特殊巡逻队。

白天,巡逻队骑着马,或是步行,在山城的街道、城墙上来回走动,他们的存在本身就起到了震慑作用。

夜晚,除了春桃她们的虎狼巡逻队,还有更多的步兵和弓手,在黑暗中守护着每一个角落。

就这样,青林山城在晨昏交替中,在市井的喧嚣与军营的号角声中,在独特的虎狼巡逻队和日益壮大的骑兵队伍的守护下,稳步走向更加繁荣的未来。

它的人口已经达到了惊人的二十万,上马是兵,下马是民,这种独特的兵民结合模式,让整个山城充满了活力与韧性。王明璃站在城头,看着这一切,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也深知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夜幕低垂,青林山城的灯火次第亮起,将这座依山而建的城市映照得如同镶嵌在群山中的一颗明珠。

白天喧嚣的市集渐渐安静下来,只有少数几家酒楼和客栈还亮着灯,传出说书人抑扬顿挫的声音,或是酒客们划拳行令的喧闹。

王明璃结束了白天的公务,带着春桃回到了位于内城的府邸。她刚刚处理完几份关于新移民安置和军粮储备的文书,眉宇间还带着一丝疲惫,但眼神依旧明亮。

春桃端上一盏热茶,轻声道:“小姐,歇息吧,这些事情,陈管事和李将军他们也能分担一些。”

王明璃接过茶,暖意从指尖传来,驱散了一些倦意。她笑了笑:“我知道。只是,山城越大,事情就越繁杂。

不能总让他们顶着,有些决策,还得我自己拿主意。”她放下茶杯,走到窗边,望着窗外万家灯火,“你看,这才几年,当初的荒山野岭,已经变成了这样。”

春桃站在一旁,看着小姐的背影,轻声道:“是啊,小姐真是厉害。当初带着那几万人来,谁不觉得是死路一条?可现在,青林山城,谁不羡慕?”

王明璃没有回头,只是轻轻叹了口气:“羡慕?或许吧。但更多的是挑战。你看那灯火,背后是多少张嘴要吃饭,多少双眼睛在看着我们。

流民越来越多,已经有二十万了,吃喝拉撒,生老病死,样样都是事。骑兵扩充到两万,军费、装备、训练,哪样不要钱?”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还有外部的压力。青樱国那些老家伙,看着我们一天天壮大,心里能舒坦?恐怕早就有人在我们身上打主意了。上次边境小摩擦,就是个信号。我们得自己站稳脚跟,不能让人轻易捏扁搓圆。”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夏荷的声音传来:“小姐,陈三求见。”

“让他进来吧。”王明璃应道。

陈三推门而入,脸上带着几分急切。他向王明璃行了一礼:“小姐,刚收到消息,北边山道上来了一支不小的商队,说是从邻国过来的,带着不少奇珍异宝,想进山城交易。”

王明璃眼中闪过一丝兴趣:“邻国?他们来做什么?青林山城虽然现在有些名气,但毕竟偏远,不是什么繁华大都会。”

陈三压低声音:“回小姐,据探子回报,那商队护卫严密,为首的是个 (外国口音的人),看样子不像普通的商人。

而且,他们似乎对咱们山城的一些军事部署和物资储备情况,问得格外仔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