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你们能在这一个月里,真正体验到团队协作的魅力与力量。”
他的介绍专业而富有感染力,完全符合一个顶尖大学招生主任的形象。
李博老师对四人低声笑道。
“华东异大可是‘金牌团队打造工厂’,从这里走出的优秀小队数不胜数。你们这一个月,可要抓住机会好好学习。”
四人跟着郭畅,行走在充满现代感和活力的校园里。
看着周围明显以小队形式行动的学生。
感受着与华南异大沉静内敛截然不同的开放协作氛围。
心中都对接下来一个月的“团队”修行,充满了新鲜感和期待。
郭畅主任步伐利落地,引领着五人穿过华东异大的校园。
这里的校园规划透着一股务实与高效的气质。
一切设计都明显围绕着实战与应用展开。
沿途,最引人注目的景象便是无处不在的四人小组。
学员们以标准的战术队形进行着各种活动:
有的小组正在模拟训练场内协同推进。
有的则在露天讨论区激烈地研讨战术板。
彼此间的配合显得异常娴熟。
“标准的四人协作体系。”
郭畅的语气平静,如同在陈述一个常识。
“战、刺、法、辅——这是经过无数次实践验证的高效小队配置。你们应该不陌生。”
他的目光扫过林云四人,继续说道。
“但我们要做的,是将这种配置发挥到极致。在这里,团队协作不是一门课程,而是唯一的生存方式。”
他特意放缓了脚步,让话语更能深入人心。
“从你们踏入校门的那一刻起,一切训练、考核乃至生活,都将围绕着如何最大化团队战斗力展开。”
“个人的强大很重要,但唯有融入团队,才能应对未来真正的挑战。”
很快,他们抵达宿舍区。
郭畅将他们带到一个四室一厅的套房前。
“这就是你们未来一个月的居所,也是你们小队的第一个‘指挥部’。”
郭畅将门卡递给林云。
“这里的每一间宿舍都是按照标准小队需求建造的,个人空间保证隐私与独立修炼。”
“但更多的空间和设计重心放在了公共区域,迫使你们必须进行高频次的交流、讨论和战术磨合。”
他言简意赅地总结道。
“安顿一下。下午我会带你们去见你们的临时指导老师,并领取基于你们小队配置,而制定的详细训练与任务日程。记住,在这里,团队是一切的前提。”
郭畅离开后,四人推开房门。
套房内部简洁实用,四个卧室门对着一个格外宽敞的客厅。
客厅中央摆放着可移动的战术讨论板和数据接口。
座椅的摆放方式也明显是为了便于团队会议。
这一刻,他们清晰地感受到。
华东异大的团队训练。
早已变成了一种深入骨髓的理念,和一种近乎偏执的信仰。
他们接下来的一个月。
将要沉浸式地体验这种理念所带来的全方位洗礼。
就在四人观察着宿舍布局的时候。
林云站在客厅中央,目光扫过整个空间。
已然开始思考如何将身边三位伙伴的能力,编织成一张强大的战术网络。
华东异大的团队淬炼,已然悄然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