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雪初降,南京户部衙门内算盘声不绝于耳。新任户部尚书沈万三正在主持年度财政会议,各地布政使、税课司官员济济一堂,每个人的面前都堆放着厚厚的账册。
诸位,沈万三翻开手中的总账,今年全国税赋收入一千二百万两,比去年增长三成。但开支也大幅增加,特别是军费和工程支出。
一个干瘦的老官员起身道:沈尚书,下官以为应当缩减开支。如今边关暂宁,是否可以削减军费?
不可!徐承烈立即反对,准噶尔虽败,但其主力尚存。而且泰西列强舰船频现南洋,水师建设刻不容缓。
王老栓翻看着农税账册:俺觉得应该增加农税减免。今年虽然丰收,但有些地方遭了雹灾...
众人争论不休时,林川与王贞仪走了进来。王贞仪手中捧着格物院新制的《大明财政图谱》,上面用不同颜色标注着各项收支。
诸位请看,王贞仪展开图谱,这是格物院根据各地上报数据绘制的财政图。红色表示赤字,绿色表示盈余。
图谱上,江南一片翠绿,而西北、西南则泛着红色。更引人注目的是,图表清晰地显示出商税已经成为第二大税源,仅次于田赋。
林川指着图表:以往我们只知道总数,现在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两银子的来龙去脉。根据这个图谱,我建议进行三项改革。
第一,建立预算制度。每年年初编制预算,年终进行决算,超支需说明理由。
第二,改革税制。降低田赋,提高商税,开征海关税。
第三,设立储备基金。丰年积谷,灾年放赈。
周延儒立即反对:降低田赋?士绅纳粮乃祖宗成法!提高商税,岂不是与民争利?
沈万三却道:周大人此言差矣。如今商人获利颇丰,适当提高商税理所应当。而且税制改革后,总体税赋并未增加,只是调整了结构。
会议从清晨持续到深夜。在烛光下,官员们仔细研究着财政图谱,激烈讨论着每一个细节。最让人意外的是,几个往年总是哭穷的地方官,在图谱面前不得不承认当地实际财力。
下官...下官知错。一个布政使满面通红,往年总是夸大灾情,实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