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在这时,南下的小队带回了令人振奋的消息:江南义军在林川派去的教官帮助下,成功击退了清军的进攻。更重要的是,他们仿制的新式火铳已经投入使用。
星火已经燎原,郑经纶激动地说,现在只欠东风。
然而危机总是接踵而至。正月二十,巴彦得到大批援军,开始对野狐峪进行最后的围攻。这一次,清军改变了战术,他们不再强攻,而是采取围困策略。
他们要饿死我们。王老栓清点完粮仓,忧心忡忡地说。
更糟糕的是,高迎贵部见势不妙,开始向清军暗送秋波。刘芳亮甚至派人传话,要求定北军交出火药配方换取粮食。
这个反复小人!赵铁柱怒不可遏。
面对困境,林川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主动出击,打通与江南的联系。
王老蔫带锐士营开路,林川部署,杨把总率主力接应。我们要把文明的火种,传递到大江南北。
出征前夜,林川独自在文书馆整理要带走的典籍。他特意选了一套《永乐大典》残卷,一部《武经总要》,还有那幅珍贵的辽东都司地图。
将军,李二狗一瘸一拐地走进来,让我也去吧。
你的伤还没好。
但我认得字了,李二狗坚持,可以帮上忙。
林川看着这个从流民成长起来的年轻军官,终于点头:好,你负责保护典籍。
正月二十一,黎明。出征的队伍在细雨中整装待发。除了锐士营的精锐,还有十几个自愿同行的儒生。郑经纶执意要亲自南下,他说:这把老骨头,该为华夏尽最后一份力了。
教谕将一面绣着字的大旗交到林川手中:让这面旗帜,重新飘扬在神州大地。
当队伍走出峪口时,留守的军民齐声高呼:日月重开,华夏永昌!
这呼喊声穿过雨幕,越过山峦,仿佛在与千百年的先祖呼应。文明的薪火,正在这最黑暗的时刻,悄然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