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盟约(1 / 2)

正月初二,野狐峪迎来了开春后的第一场雨。细雨滋润着焦土,嫩绿的草芽从积雪下探出头来。校场东侧的石碑前,摆放着新采的松枝和野花。

来自江南的士大夫郑经纶正在文书馆内仔细翻阅《辽东都司疆域图》。这位年过半百的老臣曾任南京兵部郎中,北京陷落后一直在江南组织抗清。

此图关系重大,郑经纶的手指在地图上缓缓移动,若能收复辽东,便可切断清军后路。

林川注意到他用的词是,而非。

郑大人认为,我们该当如何?

郑经纶从袖中取出一封密信:江南各省的义军已经联合,推举令尊为盟主。

林川展开密信,是他父亲周文远的亲笔。信中详细说明了各地义军的情况,并要他尽快南下会师。

令尊希望你能带去北方的精锐,郑经纶说,特别是火器营。

这个消息在定北军将领中引起了分歧。杨把总认为应该固守根本,赵铁柱主张分兵支援,王老蔫则提出折中方案:派精锐小队携带火药配方南下。

我们不能走,林川最终决定,但可以派出教官,帮助训练火器部队。

就在这时,索伦部首领乌力罕带来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清廷正在组织大规模移民,要将辽东的汉人全部迁往关内,同时迁入满洲八旗。

他们在抹掉汉人的根!吴秀才拍案而起。

更可怕的是,清军开始系统性地销毁历史遗迹。永陵、福陵这些明朝皇陵都被破坏,连山海关的城楼都被拆毁重建。

必须阻止他们!教谕气得浑身发抖。

林川意识到,这已经不只是军事斗争,更是一场文明存续的战争。他立即下令加快铸魂计划的实施。

正月十五,野狐峪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元宵灯会。没有往日的喜庆喧闹,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庄严肃穆。士兵们手执灯笼,在教谕带领下重温华夏礼仪。

着我汉家衣裳,教谕高声吟诵,兴我礼仪之邦!

令所有人动容的是,索伦部猎人也换上了根据古籍复原的明式服装。乌力罕用生硬的汉语说:我们的祖先,就是这样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