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文脉(2 / 2)

值得吗?一个新兵看着老人的遗体,喃喃自语。

值得。李二狗想起文书馆里那些肃穆的面孔,没有这些书,我们就算赢了战争,也输了根。

当他们带着书箱返回时,遇到了清军的巡逻队。一场激战在所难免。为了保护书箱,三个新兵付出了生命。他们的血染红了书箱,也染红了每个人的眼睛。

继续走!李二狗咬牙下令,不能让他们白死!

这一夜,野狐峪的灯火彻夜未熄。文书馆里堆满了抢救回来的典籍,儒生们含着泪整理分类,士兵们默默站在门外守护。

子夜时分,林川来到文书馆。他看见教谕正对着一本《论语》发呆,书页上还留着斑驳的血迹。

这是王举人的血,教谕声音沙哑,他为了护住这本书,被清军乱刀砍死。

林川沉默良久,突然说:从明天起,全军都要识字。

这个决定引起了争议。连杨把总都认为,在战事紧张的时候教士兵识字,未免不务正业。

识字才能明理,林川坚持,明理才知道为何而战。

于是,野狐峪出现了一道奇特的风景:白天士兵们操练武艺,晚上则聚在文书馆外,跟着儒生们认字。李二狗学得最认真,他总说:多认一个字,就多明白一分道理。

腊月二十七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进文书馆时,吴秀才发现门楣上多了一行歪歪扭扭的字:华夏不绝。那是李二狗连夜刻上去的。

虽然笔画生涩,却带着千钧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