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抉择(1 / 2)

春风再次吹绿了陕北的山野,却吹不散笼罩在流民屯上空的凝重。大顺政权派来的招抚使者,终于在一个晴日里,出现在了屯外。使者姓牛,是个三十多岁的文士,带着二十余名护卫,举止间带着新朝官员特有的、混杂着草莽与骄矜的气度。

接待在悬挂着“忠义可风”匾额的议事堂进行。林川端坐主位,杨把总、王老蔫、吴秀才、沈文舟等核心人物分列两旁,气氛肃穆。

牛使者展开一份盖着大顺官印的文书,朗声宣读。文书内容无非是宣扬大顺“吊民伐罪”的正义,褒奖流民屯“抗虏有功”,然后便是核心——敕封林川为“定北将军”,流民屯各部“悉听节制”,要求其“归顺新朝,共襄义举”,并“即日整备军马,听候调遣,合力讨伐明廷余孽及关外东虏”。

一个空头将军的封号,就想将流民屯这支浴血磨练出的力量彻底收编,并推向对抗明军和清军的第一线。

牛使者读完,志得意满地看向林川,等待着他感恩戴德的回应。

堂内一片寂静。杨把总面无表情,王老蔫眼神锐利,吴秀才和沈文舟则眉头微蹙。

林川缓缓开口,声音平静:“牛使者远来辛苦。大顺代明,乃是天命所归,我屯僻处山野,亦有所闻。然则,我屯聚众,初衷仅为抗虏自保,屯中皆是遭难百姓,但求一线生机,实无问鼎天下之志,亦无力参与中原逐鹿。这‘定北将军’之号,林某德薄能鲜,实不敢受。”

牛使者脸上的笑容僵住了:“林将军……这是何意?莫非不愿归顺我大顺?”语气中已带上了威胁。

“非是不愿,实是不能。”林川不卑不亢,“我屯势单力孤,仅能倚仗这山势墙垣,勉力抵御东虏巴彦部。若离此根本,奉调远征,只怕未至阵前,已为东虏所乘,家园不保。届时,非但于大顺无益,反失北面一抗虏壁垒。望使者明察,上复闯王,允我屯仍驻原处,为大顺看守北门,牵制东虏。如此,于我屯可存,于大顺亦有利。”

这是明确的拒绝,但拒绝得有理有据,将流民屯定位为“大顺北面的屏障”,而非可以随意调动的棋子。

牛使者脸色阴沉下来:“林当家,须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抗拒天兵,绝非智者所为!”

王老蔫冷哼一声,手按上了刀柄。堂外护卫的“锐士营”士兵脚步微动,一股无形的杀气弥漫开来。

牛使者带来的护卫顿时紧张起来,手也按向了兵器。

气氛瞬间剑拔弩张。

吴秀才连忙起身打圆场:“牛使者息怒!林当家绝非抗拒天兵,实是心系北地百姓安危,虑及东虏凶顽!不若这样,归顺之事,关乎全屯生死,可否容我等细细商议,再给使者答复?使者一路劳顿,不如先歇息片刻,让我等略尽地主之谊。”

沈文舟也上前附和,语气委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