铳声次第响起,白烟弥漫。移动的草靶上出现了破洞,但命中率远不如固定靶。
“看到了吗?”杨把总指着靶子,“敌人不是木头!他们会动,会躲!你们不仅要快,更要准!装填快一秒,你们就多一分活路!打得准一发,就能救下一个弟兄的命!”
火铳小队还被要求与长枪手、刀盾手进行协同演练。他们被安排在阵型的侧后安全位置,在敌人被前方战友阻滞时,进行轮番齐射。
“铳手就位——放!”
“砰!”
一阵白烟过后,前排的长枪手们发出震天的吼声,模拟发起反击。
“看到了吗?”杨把总对所有的乡勇吼道,“你们是一个整体!长枪是獠牙,刀盾是硬壳,弓箭是尖刺,火铳——就是那最致命的一击!缺了谁都不行!”
训练强度极大,一天下来,每个人都筋疲力尽,身上沾满泥污,不少人手脚都磨出了水泡。伙食虽然加了量,有粉条炖肉,但依旧赶不上体力的消耗。夜里,营房里鼾声如雷。
但变化也在悄然发生。抱怨声少了,沉默的坚持多了。乡勇们开始习惯在疲惫中思考,在混乱中寻找秩序。他们开始真正理解身边袍泽的重要性,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就能明白彼此的意图。
赵铁柱在一次次扮演“敌军”头目的过程中,也被迫思考起各种偷袭和渗透的战术,他对杨把总的态度,从最初的不甚服气,到如今带着明显的敬佩。
大牛的火铳小队,在实弹协同演练中,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手中武器在“战场”上所能发挥的巨大作用。当那一声齐响震慑“敌群”,为前方战友创造出反击机会时,一种前所未有的责任感和价值感在他们心中油然而生。
傍晚,训练结束。夕阳将乡勇们的身影拉得很长。他们拖着疲惫的身躯,互相搀扶着往回走,虽然没人说话,但一种经过烈火淬炼般的坚韧气质,却已悄然凝聚。
林川远远看着这支队伍,他知道,这些曾经的农夫、流民,正在被锻造成真正的战士。他们的锋芒,在一次次的敲打与磨砺中,愈发锐利。这,才是流民屯能在即将到来的风雨中,最可靠的依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