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长安决策(1 / 2)

长安,未央宫。

夏末的暑气尚未完全消退,但枢密殿内却弥漫着一种比寒冬更甚的凛冽之气。与数月前那次会议相比,此刻聚集于此的北秦核心重臣们,脸上已不见了当时的争论与躁动,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淀下来的、近乎冷酷的专注与杀伐决断的自信。

御案之上,不再仅仅是零散的密报,而是堆积着厚厚的情报汇总、精细的舆图、以及各类数据分析文书。帝国的战争机器经过长时间的蓄力,其精密与高效,在此刻展现得淋漓尽致。

皇帝陈衍依旧端坐于御座,目光沉静如水,但细看之下,那深邃的眼眸深处,已有点点寒星般的锐光在凝聚。他耐心地听着每一位臣僚的禀报,手指偶尔在摊开的巨大舆图上划过。

“陛下,”崔浩率先出列,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结论性,“据各方‘听子’最新回报及前线王将军研判,南朝内战已至生死关头。刘骏军主力已突破新亭,兵临建康城下,日夜猛攻。刘劭困守孤城,虽仍作困兽之斗,然其内部离心离德,粮草将尽,覆亡只在旦夕之间。”

他顿了顿,加重了语气:“然,刘骏经此数月血战,麾下精锐亦折损严重,士卒疲惫,赏赐已空,全凭一口气支撑。即便其攻克建康,亦已是强弩之末,亟需时间休整、消化胜利、安抚各方、铲除异己。此乃其最虚弱之时!”

兵部尚书接着禀报:“江北情况更为明朗。寿阳、盱眙、山阳等重镇,兵力十不存三,守将彷徨无主,防务形同虚设。我细作活动频繁,多处要害已埋下暗桩,可为我大军南下提供极大便利。伪朝忙于内斗,于江北几无任何增援调整之迹象。”

王镇恶从淮阴前线发回的紧急军报也被高声宣读,内容与中枢判断完全一致,并强烈请求“圣断南指,勿失良机!”

沈墨则补充了最后一点,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柔然方面,虽有小规模兵力调动,但其主力仍在漠北弹压叛乱,且其国内今岁饥荒,粮草不济,短时间内绝无大举南侵之力。我军后方,可保无虞。”

所有的信息流汇聚于此,指向同一个清晰无比的结论:等待已久的最佳时机,已经到了!

陈衍缓缓站起身,目光如实质般扫过殿中每一位重臣。殿内顿时鸦雀无声,所有人的呼吸都微微屏住,等待着那最终的决断。

“诸卿之意,朕已尽知。”陈衍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定鼎乾坤的力量,“静观其变之阶段,已然结束。今,当顺势而为,伺机而动!”

“传朕旨意!”他的声音陡然提升,如同出鞘的宝剑,寒光四射:

“一、战略目标:不再局限于牵制、削弱。朕要的是,趁此天赐良机,一举突破江淮,席卷江南,混一宇内!”

“二、进军方略:采纳王镇恶所议,多路并进,雷霆万钧,使其首尾不能相顾!”